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资讯 > 正文

“珞珈法政跨学科沙龙”第一百八十九期成功举行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2 15:12:36  浏览:

11月21日,由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和《党内法规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一百八十九期珞珈法政跨学科沙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法学院209会议室召开,来自法学、党史党建等多个学科的师生围绕本期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伍华军老师、叶正国老师、段磊老师、翟晗老师莅临指导。清华大学法学院屠凯副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刘文戈副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章小杉讲师作为特约嘉宾以在线方式参与点评。

主讲人武汉大学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熊鸿亮以“比较宪法视野下的反分离话语建构:问题意识与解题思路”为主题,依次从比较宪法视野下分离主义得到有限容忍的“反常识”现象、中国反分离话语面临的挑战及其补强思路等方面展开学术汇报。


在与谈阶段,与谈人围绕文章主题、内容结论等方面发表观点。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梦奇认为,文章观点新颖,论证有力,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即使在西方,对待分离主义也存在较为宽容和较为严苛两种不同进路,似乎无法一概而论地归入“与分离主义共存”的范畴;第二,文章所引用的法国宪法委员会判例针对的是海外殖民地问题,引述并不恰当;第三,文中所称“国家优先”版本立宪主义似乎也存在模糊政理与宪理的问题,建议作者就新独立国家的宪法实践深入挖掘。边海院硕士研究生王亭元围绕文章主题发表了一些延展性思考:第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本身就是对国家分裂的确认,变相宣告了罗马帝国分裂的结果,所以国际法对分裂问题的确不存在抵触倾向;第二,建议作者思考中国在进入国际法体系时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并提出可以运用先锋队理论丰富国家统一话语。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余淑娟认为,文章内容详实,但是在具体观点和论文写作方面可以改进:第一,文章应审慎看待自由民主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二者可能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第二,文章所引用的案例多聚焦于西方国家,建议考察亚非国家的宪法案例;第三,文章未紧密结合宪法文本和中国语境,建议留意公法背后政治价值取向的差异;第四,文章的引言篇幅较长,个别表述须更为精准。

在自由讨论阶段,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熊娜认为,文章存在过度拔高分离主义问题的意义、过度拔高比较宪法问题的意义两个问题,建议作者在研究中强调贡献中国智慧而非追求共识。

屠凯老师认为,文章内容丰富,旁征博引,但是作为一篇宪法话语或宪法理论研究论文,还需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宪法和法律意义上的分离主义是一种思想主张还是一种政治行动,文章应当作出明确界定;第二,什么是分离主义政党,一个政党在地方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可能是因为它占据了特有的生态位,并不必然意味着民众对其分离主义纲领表示支持;第三,与分离主义相关的基本权,是个体的自由权,还是集体的自决权,在讨论时不宜混同。

刘文戈老师认为,文章内容详实,但仍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各国宪法都要解决特殊的地方性问题,不同类型的国家统一问题之间的可比性有限;第二,文章对反分离问题和反分离措施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厘清;第三,在研究反分离问题时,应注意宪法学与政治学的贡献范围差异;第四,从研究方法上看,广泛的案例比较难度较大,建议作者聚焦单一国别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第五,反分离话语建构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建议作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调研。

章小杉老师认为,文章在文献搜集和观点梳理上下了功夫,志存高远,值得鼓励,但文章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文章前后逻辑较为割裂,提出问题但没有正面回应问题;第二,文章写作过程中存在“贴标签”的问题;第三,文章名为比较宪法,但实际上更多还是着眼于理论话语的建构;第四,建议作者认真思考自己的结论、自己的贡献是什么,认真对待既有的理论学说。

翟晗老师认为,文章采取双主线的写作模式,写作难度较大,在具体论证和文章写法上存在以下可改进的地方:第一,开展比较宪法的研究要避免“摘樱桃”式的写法,不应片面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材料,而是应当采取厚情境的分析;第二,看待域外宪法法院判决书要注意宪法判决的连续性,注意宪法教义本身的演变;第三,文章的写作除了存在“贴标签”的问题外,两条主线也没有做到有效的桥接,建议一篇文章只处理一个问题;第四,文章通篇多在引述他人观点,建议增加作者自身观点的阐述。

叶正国老师认为,文章选题非常必要,与西方主流话语展开对话、从问题到学科的层面来研究台湾问题非常重要,但是文章的主要观点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应将民主话语与国家话语人为对立;第二,不应混同学术话语与官方话语,应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学术话语的强化;第三,应当思考政治和法律的边界所在,对于分离主义这类政治上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法律可以协调、整合,但却不能罔顾政治现实;第四,要聚焦于直接因果的论述,减少关联性补强的理论解释。

最后,伍华军老师为本次沙龙作了总结发言。伍老师将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文章的点评概括为三个问题:“现象是不是问题”“事实是不是真相”“宪法是不是共识”。伍老师认为文章的后续修改完善需要考虑以下问题:第一,文章试图采用法律思维提炼出中国反分裂的话语共识,但是在宪法领域能不能形成一种统一的共识有待商榷;第二,文章需要进一步破题,追问到底什么是分离主义,厘清不同文献中讨论的分离主义问题是否在同一个层面之上;第三,建议文章对讨论的主题作必要的限缩。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