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理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链接分享 > 正文

(瞭望两会特别报道)新视野: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习近平外交思想

来源:《瞭望》2018年09期   作者:李慎明  发布时间:2018-02-26 15:27:00  浏览: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来源之一。
  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今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习近平外交思想。


“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也可以说,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本质内涵的最早定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充满公正、公平和天下大同的崇高理念与精神,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应成为当今全球化核心内涵中最为宝贵的内容,值得继承和弘扬。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正当其时。它顺应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呼声,符合人类发展理念,可以在世界范围之内激发一切积极因素,引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从根本上说,依靠世界各国人民,这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现实根本路径。
  当然,最终构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十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从现实维度来看,全球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

  面对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就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作出正确选择,共同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这也就是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与宗旨,是为了避免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的恶性灾难,是为了争取甚至确保人们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以和为贵”与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他多次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以和为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与当今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友好相处、互助平等的精神,既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处理人际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对外友好相处的,即使有了不同的看法和争端,也总是首先采用平等协商的和平办法去解决,“化干戈为玉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强调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强调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面对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与全球治理危机,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核心理念,体现着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在全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远景目标,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顺应并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呼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立客观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现实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在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开户牖”与全面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他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有机结合,从古代丝绸之路汲取营养,创造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创建了新平台,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模式。

  实行“开户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总是以博大开放的胸襟,采撷异域的文明之果;同时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7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对话会闭幕式的致辞中强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前景是明确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按照中共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我们坚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必将展现其多彩多姿的新局面。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优长,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实行开放政策,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不能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否则就必然落后甚至挨打;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又都必须结合各自国家和民族的特点,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有所取舍,而绝不能照抄照搬,否则也会最终危及自己的生存。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开户牖”思想的启迪,对我们今天正确参与和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威武不能屈”与维护国家统一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威武不能屈,这是民族繁荣、实现大同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世界大同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但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只要有阶级压迫和根本利益冲突的存在,战争就不会消失。
  中华民族在充分认识战争是人类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把战争分为“不义”和“义”两种。“不义”之战即侵略战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不齿。但是,对“义战”即反侵略战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认为“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主张做好义战准备。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深谙战与不战的辩证法,认为“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深感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中华民族对危害国家统一的内部叛乱、分裂行为和外部颠覆行径都进行了坚决英勇的斗争。
  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世界大同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国家和民族才能强大、繁荣和发展,才能有效抵御大国主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和颠覆,建立真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全球总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最终实现世界大同,逐渐创造和积累足够多的物质和文化文明。
  冷战结束以后,局部战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战争更是改变了形式,枪与炮的战争形式转化成为了意识形态战、经济金融战、规则规制战和高新科技战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军要深刻认识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他又十分明确地指出:“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乱。我们捍卫和平、维护安全、慑止战争的手段和选择有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极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同。这也为我们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战略保障。□
  (作者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