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 正文

丁俊萍、刘秀华:党建学科发展历程、特点和新时代党建学科建设着力点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第5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18 14:45:23  浏览:

【作者简介】丁俊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党内法规中心研究员;刘秀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黄淮学院副教授。

【摘要】以党的建设为研究对象的党建学科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学科经历了从开设课程到设置学科、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形成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内在动力,以党的建设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为宏观背景,以从事党建实务和研究队伍的积极推动为必要条件。新时代推进党建学科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构建新时代党建学科体系;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基础,构建新时代党建学术体系;以坚持党的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为旨归,创新新时代党建学科话语体系。

关键词】党建学科;发展历程;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征程中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是党历经百年艰苦磨难而保持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党的建设学科是研究党的自身建设的专门的知识体系,其形成发展伴随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党的自身建设进程。党建学科经历了从开设课程到设置学科、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形成发展过程,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点。考察这一历程及其特点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有助于促进新时代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建学科建设起步:党的建设作为一门课程在党校和党领导下的干部学校普遍开设

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的研究与党的成立、发展的进程是一致的。党成立后,加强自身建设成为一种实践自觉,这种实践自觉推动党建学科的萌芽。1921年党成立后,伴随着党的事业逐步发展及其对党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党的建设也在实践中逐步展开。随着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党的建设作为一门课程开始在党校系统和党所领导的其他干部学校陆续开设。这可以视为党的建设学科的萌芽。

党的建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开设伴随着党校的设立,经历了一个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制定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指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1](P74)首次提出了设立党校的任务。同年12月成立的中共安源地委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党校,课程开设有“政治经济浅说(即秋白王伊维所译之政治常识)、俄共党史、少运史三门”,[2](P506)其中的“俄共党史”涉及俄共建党和党建的问题。1925年1月,党的四大制定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提出设立党校作为对党员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指出:“党中教育机关除支部具其一部分作用,另外于可能时更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或各校临时讲演讨论会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1](P257)同年9月,中共北方区委开办了北京党校,开设课程有“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和时事政治等课程”,[3](P6)其中“党的基本知识”显然已是关于党的建设专门课程。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的《宣传问题议决案》指出:“群众的鼓动和宣传中一定要有一种鼓动和宣传的人才。所以开办各地党校确是一种重要的工作”,[1](P529)由此推动了地方党校的开办。1926年2月,中共上海区委开办了高级党校和初级党校,初级党校开设课程有“《中国共产党略史》……《党的建设问题》等”,[3](P39)这是党校课程名称中首次出现“党的建设”字样。

第一次完全以“党的建设”直接命名且在中央级党校(干部学校)开设课程,是在1933年3月瑞金开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当时该校开设有新苏区工作人员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主要课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常识等”。[3](P54)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正式定名为中央党校,开设的课程有“《政治常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游击战争》等”。[3](P7)与开设党的建设课程相联系,中央党校编写了党的建设教材,并设有相应的教研机构。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通过党校和干部学校培养大批干部成为党的建设迫切需要,而党的建设课程也成为各级党校和干部学校的主干课程之一。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指出,“坚持而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4](P643)是这一时期党的战斗任务。张闻天在会上作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与党的组织问题》报告提纲中,提出中级党校课程包括党的建设,高级党校课程包括“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4](P702) 1939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应经常开办各种干部训练班,应以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党的建设与游击战争作为教育计划的中心内容”。[5](P306)194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指出:“党内教育的内容,应当集中在几门主要的课程上:(1)马列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建设;(3)中国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6](P427)等。与此同时,抗日军政大学等干部学校也开设了党的建设课程。1942年2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干部教育的指示(第三号)》中要求,“抗大分校之上干队,军事干部须学时事,政策,中国革命问题,党的建设,政治干部另加政治工作”。[7](P97)延安中国女子大学也把党的建设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校领导为了加强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开设了‘党的建设’必修课”。[8](P34)

这一时期党的建设课程开设内容十分丰富。以1939年谢觉哉在中央党校主讲的党的建设课程为例,课程内容共有六部分,分别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原因、特点、任务、支部、党员、民主集中制、党群关系等。[9](P287-307)这些都是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显然,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已经成为党内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党的建设课程已成为各级党校和其他干部学校的一门独立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对党校教材作了明确规定。1948年9月中央《关于党校教学材料之规定》指出,所有县级及县级以上的中级党校课程开设中有党的建设,在正式教材未编出之前,把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类临时教材规定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学风文风》和《反对党八股》,刘少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七大党章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并规定初级党校应该有“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党的建设与政策和策略观点的教育”。[10](P331) 可见,这时党中央不仅进一步明确将党的建设作为各级党校的主要课程,而且注重以毛泽东和刘少奇等关于党的建设的著作、党章以及党内重要文件作为党的建设课程学习的主要文献。

上述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作为一门课程最早出现在党校系统的培训班中,并逐渐成为各级党校和干部学校的一门主要课程,旨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正如任弼时所说:“过去各地党校或训练班都有一门功课——党的建设,这就是党的教育和党性的锻炼”。[7](P365)党的建设课程的普遍开设,标志着党建学科建设开始起步。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建学科初步形成:各级党校普遍开设党建课程,高校思政课和中共党史专业的党史课内含党的建设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校普遍开设党的建设课程。195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中,把“中共党史、苏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经济问题、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党的建设”[11](P600-601)五门课程规定为中共中央直属马列学院的课程,并把包括党的建设在内的三门课程列为重点,中级党校也开设党的建设课程。1955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高级干部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规定》指出,高级干部在职自修的内容“与中央高级党校的五门课程(中共党史、苏共党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问题、党的建设)相同”。[12](P424)

1956年1月开始至195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和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党的建设教研室合编了《论党的建设》丛书共10册,分别为《党的性质和特点》《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的民主集中制与集体领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路线》《党的干部政策》《党员、党的基层组织》《领导与检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该丛书主要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刘少奇等有关党的建设的著作,以及苏共中央、中共中央有关党的建设的决议、指示等,为各级党务工作干部、党校教员和高级党校学员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初级党校工作的指示》规定:“各初级党校必须根据所规定的课程,逐步地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史与党建、政治常识等教学研究室建立和健全起来”。[13](P95)党史党建教研室的设立对提高党建课程质量、汇聚党建教学与研究专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工作。我们应当迅速地集中必要的党内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工作力量,从事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基本经验的研究,从事当前国际问题的研究,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密切关系的科学部门的研究”。[14](P94)同年11月,中央党校安排部署了各教研室关于围绕党的八大文件开展科学研究的计划,党建教研室围绕“关于扩大党内民主问题”[15](P447)开展科学研究。1959年7月,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委员会在《高级党校关于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中提出,党校的任务从过去轮训党的高级干部,转型为“培养党的专门理论干部的学校,并要努力成为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活动的中心”,[16](P433)提出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开设各种专业,第一步先开设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或中共党史)等专业,以后再根据条件逐步开设党的建设等专业。1961年9月,中共中央发至县团级党委的《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提出,对全党各级各方面的领导干部普遍地进行一次轮训,“训练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两个方面,着重解决党的建设和党的生活中存在着的问题”。[17](P13)1963年,中央党校对理论班进行了调整,理论班“‘一九五九’班和‘一九六〇’班基础课程已大体学完,从今年二月起,两个班合开专业课。分设八个专业: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15](P474)等,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专业得以在党校正式设立。中央党校还编制了党的建设教材和参考资料,“编写的教材定名为《党的建设讲义》,以党章内容为主来设专题,包括党的性质、党的纲领、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团结和统一、党员、党的干部等”。[18]

上述表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不仅成为各级党校必须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而且有了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汇聚了专门的教学科研队伍,编写了多卷本的参考资料和专门的党建教材,并成为一个专业。与此同时,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开设的中共党史或中国革命史课程也内在地包含了党的建设内容。这些都表明,党的建设学科在这一时期已经初步形成。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建学科初步确立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建设实践发展推动党建学科的确立与发展。

党校的党建学科建设走在前列。1977年一度中断的党校系统复校以后,党的建设课程仍然是党校的一门主课。1977年7月,经过讨论,中央党校党建学科的名称定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19](P131)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指出:“各级党校都必须以整风精神搞好党的建设这门课程的学习,也要认真学习党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20]1978年7月1日,党建学科从党史教研室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党的建设教研室。[21]“中央党校从1983年开始招收党建专业硕士生……1987年开始招收党建专业博士生”。[18]显然,党建学科在党校系统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得以正式确立。

高校的党建学科确立经历了从内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发展到内含于中共党史学科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相继作为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开设。而在1984年4月《教育部关于12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参考目录中,则明确中共党史是一门基础课,党的建设是一门专业课。[22](P2172)从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来看,1978年9月,教育部发出的《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被撤销的院、系、专业凡有条件恢复的,要尽快恢复;被削弱的专业要创造条件充实、加强;有些急需的专业要增设;对行将‘断线’而又需要的专业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挽救’。还要努力办好一批重点专业,”[23](P256)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共党史专业出现在13所重点综合大学文科招生专业目录中。1983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规定,中共党史是法学学科门类中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4](P7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鉴于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党建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提上日程。198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指出:“要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队伍,研究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25](P51) 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第一次出现在学科目录中,是以带括号的方式包含于中共党史二级学科内的,初步实现了党的建设从一门课程到一个二级学科的转变。1997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延续了1990年的用法,仍用括号的方式进行补充说明,在说明中,对某一学科后的“(含:)”解释为“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26](P62)其中,关于中共党史学科的介绍是“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历史发展,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学科”。[27](P44)这时的党建学科虽然仍内含于中共党史二级学科中,但从其学科介绍的内容来看,关于党的建设的内容已经占据主要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加强执政党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来推进。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28](P150)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写入这两大历史性课题,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9](P291)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0](P38)200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任务和命题,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31](P168)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然推动党建学科进一步发展,“通过学科化使党的建设研究形成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学理性,从而为解决党的建设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32]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党面对的矛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而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必然推动党建学科的发展。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指出,党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31](P785)把党的建设历史作为党的历史的三条线索之一,把党的建设史研究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这与当时的把党建学科以括号的方式包含于中共党史学科之中的学科定位是一致的。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校系统成立了党的建设教研室,并开始了招收党的建设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高校中党的建设逐渐从思政课课程向包含于中共党史学科内的二级学科转变,实现了由课程向学科的发展;高校中的中共党史专业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了党的建设专业课,“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硕士和博士招生都有党的建设方向。此外,党的各级组织部门也相继设立了专门的党建研究机构。这一切都表明,党建学科已经得到初步确立和发展。

四、新时代党建学科的全面发展:从独立设置和广泛建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到全面提升党建学科的建设质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推进。由此也推动党的建设学科从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设置的二级学科。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3](P38)这对党建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公布的学科目录中,“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更名为“党的建设与中共党史”,仍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党的建设从以括号方式包含于中共党史之中,发展为与中共党史并列且放在中共党史之前,凸显了党的建设学科的地位。2016年5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34](P328)明确将党的建设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建学科的发展。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34](P484)2017年下半年,9家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和另外2所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大学共12个单位,自主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之后,党的建设学科点相继在众多高校、党校、社科院广泛建立,成为一门“显学”,可谓是长期孕育、应运而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据笔者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的高等院校、党校增加到43家。党建学科独立设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起点高,在人才培养、队伍聚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升较快,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质量提升,实现了党建学科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科方向设置逐渐完善,学科队伍和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成果持续增加,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

五、党建学科形成发展的特点

第一,党建学科的形成发展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内在动力。党的初心使命、奋斗目标和奋斗历程,对党的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党的建设学科的形成发展,正是对这一客观要求的积极回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35](P602)党的建设作为党校以及干部学校的一门主干课程得以开设。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一重大变化,党提出公开建党,提高党员标准,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巩固党的团结与统一,以便“巩固地团结整个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群众”[14](P97)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党的建设课程作为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的核心课程加以开设,党建教材和参考资料编撰发行,党建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队伍开始形成,党建教学研究单位独立建制,党建学科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建设围绕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来展开,面临着进一步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建设实践呼唤和推动着党的建设学科的建立,使党建学科从一门课程到内含于中共党史学科中的一个学科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肩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6]以确保党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伟大实践,推动了党建学科的独立设置并迅速发展。总之,党建学科随着党领导的事业发展和党的自身发展壮大,经历了一个从开设课程到设置学科、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过程,为深入研究和回答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和学科支撑。

第二,党建学科形成发展以党的建设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为宏观背景。作为一个知识体系的党建学科,其形成发展与党的建设实践推进如影相随、相伴而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互动共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党的建设百年历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党建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回答和解决了党员成分主要来源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长期在游击战争环境下党的建设问题,推动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党建学科萌芽和党建学科建设起步,体现在党校和干部学校开设了党的建设或与党建有关的课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积极探索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推动党建学科初步形成,体现为各级党校开设党建课程、高校普遍开设内含着党的建设的政治理论课,编写了党建教材和参考资料,建立了党建教研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围绕如何“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党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推进党建学科确立与发展,体现为党校招收党建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高校形成了内含于中共党史二级学科党的建设研究方向。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7](P26)这一重大时代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极大推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既对党建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更为党的建设学科发展提供了契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党建学科从中共党史二级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并开始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发展。这些表明,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学科形成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以党的建设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为宏观背景的,都是对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积极回应。

第三,党建学科形成发展以从事党建工作实务和研究队伍的积极推动为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领导人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指南,也是党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广大党务工作者在党建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而党建理论工作者也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强对党的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果,为党建学科的形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的建设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在党建学科还没有独立设置之前,就有一批专家学者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关注党建学科建设问题,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理论研究观照和回应实践发展。虽然这一时期党建学科并没有从中共党史学科中独立出来,但学科建设仍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些从事党建研究的学者长期观照党建学科发展,探讨党建学科化和党建学科体系的建构等问题,初步形成了关于党的建设系统的学科知识、理论范畴、研究方法等,大致建构了党建学科体系的基本轮廓,为党建学科独立设置奠定了学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和党建学科的独立设置,党的建设研究更加受到理论界、学术界的重视,关于党建学科建设的研究也更为聚焦,研究内容涵盖党建学科科学化与党建学科化、学科体系构建、学科定位、学科属性、学科发展等基本问题,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党建学科的独立设置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显然,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一代代从事党的建设实际工作者和从事党建研究的理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及其成果,是党建学科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

六、新时代党建学科建设的着力点

从整体上来看,党建学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党建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很不相称。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然对新时代党建学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党建学科进一步发展和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构建新时代党建学科体系。一是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党建学科作为系统研究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二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立成为一个二级学科,凸显了党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既进一步巩固了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导地位,又加强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二是新时代党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尤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新时代党建学科人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学科体系。三是明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科使命。新时代党建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构建新时代党建学科体系,为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学理支撑。党建学科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学科使命,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党建高端智库作用,发挥学科资政育人的功能,构建新时代党建学科体系,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学科支撑。

第二,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基础,构建新时代党建学术体系。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价值取向,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党的领导规律、自身建设规律,特别是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对党的建设提出的要求,直面党面临的风险挑战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来研究和解决坚持党的领导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构建新时代党建学术体系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正确政治方向为引领,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二是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核心,围绕“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构建涵盖党的建设主线、根基、主体内容、目标等方面的党建学术体系。三是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党的建设历史和现实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四是以加强学科建设研究为基础,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推动构建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体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色的党建学术体系。

第三,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为旨归,创新新时代党建学科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学科建设和研究的话语表达,在党的百年建设历程中,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经历了革命式、建设式、改革创新式和自我革命式的话语体系的演进。在开启新的百年征程中,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创新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对于讲好党的故事至关重要。党建学科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创新符合学术规范、适应党的建设实践需要的科学的话语体系。一方面,传承百年来党的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基本原理并体现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的党建话语,对其进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转化和运用;另一方面,要在总结百年来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党的建设。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党建学科形成发展的历程,展望新征程中党建学科发展前景,党建学人应该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研究和解答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进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努力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应有的学科贡献。

注释: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 中共萍乡市委《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编纂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

[3] 王仲清.党校教育历史概述(1921—1947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 纪念延安女大五十周年筹委会.延安女大纪念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建校五十周年(1939—1989)[C].内部资料,1989.

[9] 参见谢觉哉日记,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8),第1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19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5]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校校史文献史料选编(上卷)(1933—1976)[M].内部资料,2013.

[16]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3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7]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38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8] 卢先福.党校党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5).

[19] 沈宝祥.胡耀邦在中央党校[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20] 中共中央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N].人民日报,1977-10-10(3).

[21] 蔡长水.党校复校后党建课教学的若干回忆[N].学习时报,2013-05-13(16).

[22]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与研究生工作文件选编[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8.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选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2] 齐卫平.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党建学科化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3).

[3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3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