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 正文

中心特聘研究员储建国教授在《湖北日报》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

来源:《湖北日报》2018年3月15日第8版   作者:储建国  发布时间:2018-03-15 14:13:00  浏览:

    湖北日报讯 提要


    当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

    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讲习嘉宾

    储建国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民主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研究比较政治、中国政治与政治发展研究,提出的“政治有机体”等观点,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产生了比较积极的影响。

    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

    记者: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被喻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历次机构改革中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众人的想象。以此为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呈现哪些不同以往的显著特征?

    储建国:上层建筑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是为了贯彻十九大报告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而做出的重要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点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40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党和国家机构分合消长、与时俱进的历史。已完成的7轮机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此次机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进行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机构变革,这是不同于以往历次机构改革的最显著特征。

    进入新时代,注定要啃改革的硬骨头。因应新时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主要矛盾、新的发展任务,《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既要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针对突出矛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又要着眼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有利条件。这次机构改革既考虑到短期的任务,又考虑到长期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决定》做出了两个“不完全适应”的准确判断,还列举了一些不完全适应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是以往机构改革也提出过但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有些是新出现的问题,有些是过去存在但现在从新的角度提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就事论事局部性地解决,而是根据新时代新任务的总要求总体性地解决,将带来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减少了8个正部级机构和7个副部级机构,较大幅度的调整已经向我们昭示了此轮改革的强劲信号。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最关键的制度安排

    记者: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改革原则,作出了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的重大部署,为什么突出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储建国: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是制度自信的重要表现。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突飞猛进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着越来越强的自信。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实践中感受到这种自信,而且从理论上找到了这种自信的逻辑。这种逻辑是从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中得来的。

    现代化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后发现代化国家,走了一条“现代政党造现代国家,现代国家造现代社会”的道路,与西方世界所走的“现代社会造现代国家,现代国家造现代政党”的道路有着本质不同,因此,中国式的现代道路必须要政党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中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政党,带领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让现代化发展的成果真正为人民所共享,并为全体人民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创造越来越丰富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不断增强着对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两种规律的认识,从而日益增强着对自己执政规律的认识,其中首要的认识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根本保障。有了这种理论认识,才有了在制度上保障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自信,才有了今天保障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机构改革方案。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自信、这样的方案都来之不易。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行进到现在,释放出了巨大的生产力,形成了巨型的现代社会,同时也蕴藏着不少风险和挑战,这是巨大体量的崛起中国家脆弱性的一个表现,为了防范这些风险,为了克服这种脆弱性,贯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改革的政治主题是最关键的制度安排,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奢求的一笔政治财富。这是发展和发展的实践给予中国人民的切实感受,是与前述理论自信相印证的一种感受。

    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改革实践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该如何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储建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本次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但任务本身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面要激发党政军群等各个方面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保障人民权利、倾听人民呼声、接受人民监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激发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为了激发活力,相关的机构改革必须非常具有针对性。、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机构改革须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与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食品监管体制为例,以前,食品生产领域归质量监督部门管理,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管理,后来又新增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此番机构改革则将三部门的主要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必将改观长期以来市场监管职能缠绕不清、九龙治水的局面。避免职责交叉、权力分散造成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等老大难问题,遵循了以科学配置权力的基本原则。这些新组建、新成立的部门,不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牢牢把握住以人民为中心这根准绳,彰显改革为了人民福祉的价值取向。

    这次机构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知难而进,志在必成”,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群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进行大的改革必定艰难重重,这就要求“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出改革举措,巩固并扩大改革成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