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百期珞珈法政跨学科沙龙在线上线下同时召开,对中心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及推免生进行现场转播,来自法学、党史党建等多个学科的师生围绕本期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伍华军老师、叶正国老师、段磊老师、翟晗老师和吕永祥老师莅临指导。
主讲人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2020级博士研究生涂笑宇以“新时代党内监督文化的载体建设思考”为主题,围绕党内监督文化、党内监督文化载体及其建设等内容展开学术报告。
在与谈阶段,博士研究生薛小涵认为,第一,文章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入;第二,文章的文献搜集需要进一步充实;第三,文章存在下定义较为突兀的问题;第四,文章关于“物”的解释偏离主题;第五,应该考虑统合文章中关于“功能”的部分。博士研究生王勇认为,第一,文章的结构存在断裂;第二,文章缺乏对党内监督文化载体的现状讨论;第三,文章更多停留在思路指导,应当更加聚焦明确;第四,文章第三部分的论述逻辑发生颠倒;第五,文章缺乏一个明确的结论。博士研究生周娴认为,第一,文章的论述较为抽象;第二,文章布局与题目有不对应之处;第三,文章对基本类型的讨论针对的是文化载体,而缺乏党内监督的要素;第四,文章部分内容需要精简,关于新时代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展开。
在自由讨论阶段,硕士研究生刘冠淇认为,文章需要紧扣新时代的字眼,聚焦新时代的特征。硕士研究生熊娜认为,第一,文章标题和题目存在脱节的问题,建议重新整合、着重论述第三部分;第二,新时代的特点需要更加明确;第三,文章中部分用语可以更加提炼。硕士研究生章振毓认为,第一,文章问题意识不明晰,导致论述不聚焦;第二,文章的类型化讨论对本文论证所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考虑。硕士研究生周泳锜认为,第一,文章对新时代的特点突出不明显,建议在时间线方面来加强讨论;第二,文章对“物”的阐释较为偏离主题;第三,文章有关基本类型部分的论述没有将党内监督的特色突出出来,且存在结构问题。硕士研究生吕逾凡认为,第一,文章功能部分需要缩小篇幅;第二,文章第三部分要与功能部分衔接,加强对现状的讨论。
段磊老师认为,第一,文章的题目落脚在“思考”这个词上需进一步斟酌;第二,文章需要明确新时代的具体体现;第三,本文题目具有方向性,可以考虑再向下细分来进行更加精细的思考;第四,本文可以围绕文化载体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吕永祥老师认为,第一,文章缺乏适当的切入角度;第二,文章摘要没有传达出结论和观点;第三,文章花太多笔墨在内涵界定上,有些冲淡文章主线;第四,建议考虑针对某一载体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叶正国老师认为,第一,文章的研究对象不清晰,要尽量保证其唯一性和一致性;第二,文章需要区分文化载体、文化的载体等范畴,确保核心名词的准确;第三,文章有些地方只有论断,没有论证;第四,文章的关键词指向相似,建议寻找本文的其他标志性词汇。翟晗老师认为,第一,文章需要明确载体的功能;第二,建议多参考文艺批评方面的文献。
最后,伍华军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伍老师认为,第一,文章需要明确党内监督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其自身的内涵和主旨如何体现,其传播载体与其他文化是否相同;第二,要确保文章的论语具有独立性,将学科特色体现出来,并结合自身的研究计划;第三,文章选题的思路需要重新考量;第四,文章对功能的讨论具有价值,与后文关于载体的讨论结合起来有助于形成本文的逻辑;第五,文章需要继续深挖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