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与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
邸乘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其中有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为新时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指向;“一个明确”“三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科学体系的系统展开。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五大创新
雷蕾,贵州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雷厚礼,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管党治党的过程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毛泽东党建思想、邓小平党建理论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实践相结合,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依规治党的新路,又围绕提高“四个自我”能力,把党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进入了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新阶段。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创新发展
新时代的政党建设:战略目标与行动逻辑
陈明明,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建设一个信仰坚定、集中统一、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政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党建工作在思路、制度、方略上有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阅读和思考,讨论了新时代政党建设的这些变化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于维护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平稳实现中国现代化转型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党的建设;长期执政;先锋队;贤能政治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
李斌雄,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和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泓锐,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理论导向功能、理想激励功能、内容规范功能和政治人才培养功能,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思想前提和基础。现阶段由于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的缺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一些突出问题。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始终把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作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讲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
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研究
方世南,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尤西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崭新命题,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全新价值诉求和目标定位,也是新时代党建具有新气象新作为的重要任务,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有助于我们在党的建设中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准确把握构成党建质量的基本要素,牢固确立提高党建质量的科学理念,注重加强党建质量管理和推进党建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伟大工程;党的建设质量;执政能力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架构
黄红平,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南通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注重自身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创性地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将其摆在首位,全面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实现了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是遵循世界政党自身建设一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对党九十多年来始终保持蓬勃政治生机和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逐步走向政治衰亡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积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前提。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确立目标与愿景,澄清错误思想认识,打造实践平台,构建双轮驱动机制。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
党内权力监督法治化的法理论证
李广德,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晨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摘要】党内权力监督法治化是党内规范法治化的组成部分,而党内法治是社会法治建设的一种类型,因此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应当基于社会法治的理论体系展开。这就决定了党内权力监督的对象是一种作为社会权力的领导权,需要区别于党的代表和机构所享有的作为国家权力的执政权。党的领导权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支配力和作用力,将党所拥有的领导权纳入一个法治的监督轨道之内,规范领导权的行使,是实现党的权力和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原则相融合的必然要求。为此,在“四个全面”布局的战略要求下,党内权力监督应当设立专门的党内权力监督机构,而此举可在区分执政权与领导权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委员会设置来实现,真正做到党政分工不分家,最终实现党内权力监督法治化和党内治理的法治化。
【关键词】党内监督;法治社会;社会权力;党的领导权;监察体制
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周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摘要】党法关系是中国法治的核心问题,而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则是党法关系的基础性同题。从性质和定位上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属于“软法”与硬法、社会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从外在特征上看二者既有经济基础、阶级意志、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又有制定主体、表现形式、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实施方式和保障力量等方面的区别。从效力上看,党领导立法与法律优先原则辩证统一,党内法规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党规严于国法。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应当以宪法为统率,通过立法权限界分、立法规划、备案审查、法规清理、立法后评估等制度机制加以保障。
【关键词】党内法规;国家法律;党领导立法;法律优先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构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体系
包心鉴,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济南大学民主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取得了重大的实践成效,而且构建起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理论体系以及目标体系、制度体系、价值评判体系。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体系,包括丰富内涵: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反腐倡廉的根本方向;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反腐倡廉的根本路径;解决“四风”顽症,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反腐倡廉的核心任务;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反腐倡廉的关键环节;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反腐倡廉的根本保障;从严管理干部,尤其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
县委书记权力腐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政治生态的研判视角
张明军,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摘要】权力的支配性和扩张性预设着权力腐败的空间和可能,腐败治理自始就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对于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这个突出问题的分析和解剖不能仅仅局限于权力监督制约的视角,在全面、透彻地分析后,还应看到它与政治生态之同二元相向的关系,从政治生态的角度研判其权力腐败的内在机理。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概念,包含体制、文化和过程等三维要素。体制浸润在政治生态深层,对政治生态发挥根本意义上的规制作用;文化既型构着政治生态的基本内涵,也构成政治生态的外在表征;权力行使过程则对政治生态的形成和运行及其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就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而言,体制层面的制约主要集中在权力高度集中体制和压力型政府体制;文化层面的规制主要集中在滞后型文化和断裂型文化;权力行使过程层面的影响则体现在公器私用和硬权力大行其道上。这三大要素虽然共同对县委书记权力腐败施加影响,但并非等量齐观,而是存在分殊差异。相比较而言,文化的影响是更深层次的,体制的影响是中观层面的,权力行使过程的影响则更为显性。
【关键词】县委书记;权力腐败;政治生态
治理基层“小官腐败”的对策研究
——基于对重庆141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调查
陈文权,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余雅洁,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就“小官腐败”的程度、危害、主体、领域、原因等问题,对重庆市141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普遍认为基层腐败问题凸显,严重破坏千群关系、党群关系;村(社)干部、政务系统最易于产生腐败;非正式制度因素会对“小官”产生负面影响,权力运行不透明导致“小官巨腐”;完善监督制度是治理“小官腐败”的有效途径;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群众参与的重视度较低。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监督网络、推进公开透明的权力运作和重视思想教育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官腐败;反腐败;对策建议
实践运用“四种形态”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任建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彤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实践运用中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和困难。要解决其中较为重要和基本的问题,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第一,明确党委(党组)、纪委等相关责任主体及其责任内容;第二,把握各种形态的特征;第三,弄清各种形态间的界限标准以及对应的不适当行为;第四,对每一种形态进行必要的细化;第五,制定必要的程序,包括监督执纪的一般程序和自由裁量权较大的环节的程序。此外,“四种形态”的贯彻落实还需要考核机制、问责机制和工作台账制度做保障。鉴于第一种形态比较新,运用难度较大,对此应提出专门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挑战;办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逻辑
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基层党组织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在当下的中国,基层已经成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主战场。因而,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具体而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逻辑是:基于对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诸如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难题的深刻回应,破解基层党组织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问题,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目的;基于党的工作重心下移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这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政治空间;基于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做到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而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这构成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目标。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战斗堡垒;政治逻辑
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困境与路向
张书林,山东省委党校教授。
【摘要】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在创新,创新是基层党建的常态。新时代各领域的基层党建创新均面临着突出困境:农村党建中,乡村社会权力关系如何处理;国企党建中,党组织“双核心”作用如何落地;机关党建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抓手何在;等等。造成困境的肇因主要有:抓基层打基础的观念理念缺位,驾驭基层党建的能力素养有待提升,基层党建的综合支撑力不够,基层党建的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等等。据此,深化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的路向应涵盖:树牢“抓基层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聚焦基层党建难题实施创新突围,加大抓基层党建的考核压力,等等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困境;路向
国外政党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周义程,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委党校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段哲哲,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公共行政系博士研究生。
【摘要】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经历了精英政党、群众政党、全能政党以及卡特尔政党四个阶段,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包括:严格把控执政骨干队伍成员选拔的质量关;提升执政骨干队伍成员的道德素质、政党认同、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高度重视执政骨干队伍成员的绩效评估工作;采用保障执政骨干队伍成员参与决策权、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以及维护执政骨干队伍成员申诉权等措施来激励执政骨干队伍成员;注重加强对执政骨干队伍成员的监督和制约。国外政党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为我们党提供了有益启示:执政骨干队伍的质量而非数量才是决定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影响力、先进程度和全部战斗力的关键;要大力推进执政骨干队伍成员绩效评估的公开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应切实尊重执政骨干队伍成员主体地位,逐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一党长期执政有利于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党;执政骨干队伍;选拔任用;激励;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