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理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链接分享 > 正文

从社会存在分析法认识国情决定道路

来源:《学习时报》2021年5月24日第2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02 15:13:38  浏览:

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根本问题,而道路的探索和确立,必须立足于一个国家独特的国情。国情不仅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而且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深刻认识国情与道路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国情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方向的大道理,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情即社会存在各方面的总和


中国道路的选择源自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国情对于道路而言具有前提性的意义,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分析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对于社会存在分析法,我们可作三个层面的理解。

一是唯物主义的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即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性现象和精神性现象,前者如社会物质生产方式、自然、人口等,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后者如精神生活过程,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分析法的独特和深刻之处,就在于从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从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去理解社会存在的内涵。这是因为,如果仅仅用唯物主义原则解释和理解社会存在,这种唯物主义并不一定能走向历史唯物主义,比如历史上的自然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了唯心主义。因此,对于社会存在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对其作物质本体论的解释,还要上升到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按此理解,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即人类实践活动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不是无主体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在主体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

三是唯物辩证决定论的理解。即在实践基础上内涵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方法论。社会存在既是一个事实性范畴,也是一个价值论范畴,我们在认识和理解社会存在时,既要努力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性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体的选择性作用,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在这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实践活动中的基本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的内部结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就是对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过程和精神过程、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的高度概括。依据社会存在分析法,所谓国情,就是一个内涵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状况的存在论范畴,是一个国家社会与自然存在状况、历史和现实存在状况、物质和精神存在状况、国际与国内比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正确理解国情决定道路的方法论


其一,注意区分社会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做事情想办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而不能从原则出发,不加分析地以事实去迁就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介绍中国时,就选择了几个最显著的特点: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时代发展特征,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特质的发展道路。它表明: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性质的社会;我国社会的发展是处在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而不是处于高级或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总的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局部性变化。

其二,根据社会存在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研究社会的本质特征、变革要求和发展道路。国情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不是一个静态的物质性范畴,而是通过人类实践活动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因此要从人类实践活动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变化。以此观之,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创立的。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得到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它传承了5000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不竭动力,映照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国富民强这一历史主题的精神诉求,蕴含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艰难而曲折的摸索和实践,汲取了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是一条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中国之路。

其三,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又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所谓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就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基本的和决定性因素与矛盾,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经济建设规律、政治建设规律、文化建设规律、社会建设规律、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等。为此,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性,根据现有的条件、情势去预测、设计未来,并根据对未来的预见和设计调节当前的行为。主体选择是否正确,通常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科学尺度,即选择是否成功,是否取得或达成预期的目标和方向;二是价值尺度,即选择是否有利于社会利益的增进和实现,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和提升。“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的、有立场的、有原则的。”这里的方向、立场、原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原则。

处理好国情与道路关系的经验启示


确立正确的国情观是道路选择的根本前提。正确道路的选择不仅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而且要以科学的国情分析为立论依据,因此,树立正确的国情观十分重要。正确的国情观需要坚持唯实求真的唯物主义原则,因时而变、世异事异、发展开放的实践视野,以及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期盼和反映现代化的世界趋势、时代特征的价值引领。

新时代的国情观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放眼全球化的宏大视野和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民生导向。国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变量,坚持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就是既要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又要仔细分析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和时代主题变迁。放眼全球化的宏观视野,就是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以审视,联系世情认识国情。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民生导向是处理好国情与道路之间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认真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才能更好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一百年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艰辛探索中获取的成功之路、幸福之路、复兴之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厚重感和艰辛感,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渝。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