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介绍
中心领导
师资队伍
学术委员会
中心研究员
中心办公室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中心要闻
媒体聚焦
视频报道
获奖情况
学术研究
学术资讯
中心课题
科研项目
专家视点
通知公告
专著推介
理论动态
高层声音
学术论文
链接分享
新规速递
中央党规
地方党规、文件
立法概览
中央公开发布文件
本科教学
课程概览
慕课视听
党规故事
教学法规
案例材料
研究生教育
招生工作
教学培养
奖助体系
就业信息
培训工作
培训资讯
课程概览
中心期刊
《党内法规研究》2025年第1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4年第4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4年第3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4年第2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4年第1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3年第4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3年第3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3年第2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3年第1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2年第2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研究》2022年第1期(创刊号)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第8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第7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第6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第5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第4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第3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第2期刊文推荐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第1期刊文推荐
中心特色
中心动态
每日动态
曼话党规
下载中心
最新公告: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关于调整研究生招生专业的公告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诚聘天下英才
武汉大学关于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
“党内法规学与政法法学的对话”:第七届党内法规青...
法学院202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
武汉大学法学院2025年非全日制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理论动态
高层声音
学术论文
链接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链接分享
>
正文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职人员的关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09 10:18:49 浏览:
监察法基于对公权力监督全覆盖的目的,将行使公共职权、履行公共职责的公职人员作为监察机关监督、调查的对象。刑法基于对国家工作人员从严规制的刑事政策,将国家工作人员聚焦于从事公务的人员,作为确定职务犯罪具体罪名的依据。因此,监察法和刑法规制对象不同,公职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两者内涵不完全相同。
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公职人员范畴。
监察法第一条规定,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第十五条规定了六类监察对象,而这六类人实际又分为两大类:一是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这些人具有公职人员的身份,日常工作内容就是行使公权力,因为具有稳定的公职人员身份而成为监察对象,如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此类人员的公职人员身份与行使公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行使公权力的其他人员。这些人员成为监察对象并不是因为公职人员的身份,而是基于参与某种特定公共事务活动。如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合议庭开庭审理案件或开庭调解、参加案件评议时,属于行使公权力,在履行职务期间有腐败行为的,就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犯罪。
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003年《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进一步解释,“从事公务,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履行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责。”因此,认定从事公务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前提是其具有管理国家事务或者代表国家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职权。从这一意义上说,公职人员完全包含国家工作人员。
公职人员未必都是国家工作人员。
根据监察法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公职人员履行公职的范围要比公务的范围广,因为公务活动的本质是与国家公共事务有关,而公职人员履行公职的范围则没有国家事务的限制。一些非国家性的社会性公共事务,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内集体事务的管理,虽然不能称之为从事公务,但依法属于监察法中履行公职的范围。
由于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均为“履行公职的人员”,而“履行公职的人员”未必全部是“国家工作人员”,监察对象一旦涉罪,就应该进一步甄别其在刑法中的具体身份,进而确定其涉嫌犯罪的具体罪名。例如,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赂,就需要确定该公职人员是否属于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而确定其收受贿赂的行为是受贿罪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刑法上的主体身份。
根据监察法释义和《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规定(试行)》,前述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本单位及其分支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该单位及其分支机构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如公立医院院长、副院长等;
2.本单位及其分支机构中层管理人员,如管理岗六级以上职员;
3.本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在管理、监督国有财产等重要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出纳、会计人员;
4.临时从事与职权相联系的管理事务的人员。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此处的“从事公务”主要表现为与职权相联系的公共事务以及监督、管理国有财产的职务活动。由此可见,上述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四类人员与刑法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基本一致。如公立学校普通教师在参与学校招生工作过程中收受他人贿赂的,因招生工作属于管理活动,该普通教师在招生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就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犯罪。
作者:
江西省纪委监委 王多
上一篇:
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有关情况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下一篇:
中宣部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八项主要内容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微信号:whudnfg
首页
|
中心概况
|
新闻中心
|
学术研究
|
理论动态
|
新规速递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培训工作
|
中心期刊
|
中心特色
|
下载中心
|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