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所揭示出的思想认识与实践规律的逻辑构成来看,可以从战略指引、经济发展、改革方略、收入分配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类学习研究与贯彻落实。
战略指引:统领现代化建设全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引与原则立场,具有统领经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作用。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济政治思想原则。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领导干部与企业家的政商关系,坚持好干部标准,把干事创业、勇于改革、敢于担当、作风扎实的干部提拔使用起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共富。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也是我们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的根本立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这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我们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这就要将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用好。
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经济发展:推动高质量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关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揭示出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挑战、新任务的规律性认识,为提出和制定新时代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认识基础,是指导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基本思想源头和方针来源。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常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说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线。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就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其中,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其中,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四条: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推进城镇化,还要注意两对关系,一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点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发展,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
改革方略:塑造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关于经济改革的阐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怎么看、怎么办的思想内容,是指导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行动指针,是全面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顺利实现新时代经济建设与发展目标的动力系统。主要思想内容包括: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观点;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观点;关于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思想观点;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思想观点等等。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创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点要做好如下两方面制度建设:
一是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二是建立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从以下主要方面推进:一是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二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三是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四是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五是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是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七是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收入分配:定航共同富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关于新时代国民分配的原则立场、根本方向、基本制度、主要任务、主要路径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揭示出我国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根本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认识基础,是指导新时代经济改革发展特别是收入分配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任务和措施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按劳分配效率公平的分配思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这就要求,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观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搞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思想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在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条: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
(作者为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