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理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学术论文 > 正文

齐卫平: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纵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7 14:09:49  浏览:

【摘要】: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组织的实体性决定了党的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极端重要性,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组织建设具有实体建设意义这个定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组织发展史,呈现着她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场景,党的组织建设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丰富的思想构成系统理论,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大的政党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积淀的经验凝结着管党治党的智慧,是一笔值得百倍珍惜的财富,新时代把党的组织建设经验充分利用好,是全体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组织建设;实体性定位;理论成果;经验启示

【作者】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华诞,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值得隆重热烈庆祝的盛事。100年发展历程记录了党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足迹,展示了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建党诉求。时光穿隧,岁月留痕,一个初建时仅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政党成长壮大为拥有近亿党员的强大政党,其不断发展的背后有着很多成功的密钥。组织建设对政党发展来说十分关键,它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建制的规模扩张,彰显党的组织强大战斗力才最为根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回顾党的组织建设的艰辛历程,总结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有助于从中汲取接续奋斗的前进动力,在百年后的新长征路上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在“伟大工程”中的实体性建设定位

自1939年毛泽东把党的建设定位为一项“伟大工程”起,中国共产党建设就以结构性的设计和整体性的部署形成各方面的建设布局。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中,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既相辅相成结为一体,又以各自功能发挥而有相应的定位,从而产生相互支撑的统筹效果和同步发展的协调要求。

从党的文献资料看,党中央对党的各个方面建设定位都有明确的揭示,如党创建后就长期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根据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实践的新鲜经验,以“根本性建设”的定位把政治建设提上首要位置,以“基础性建设”的定位强调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另外,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强调必须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也具有定位的意思。那么,党的组织建设具有怎样的定位?研究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结构性组成以及布局性开展,就需要思考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党的组织建设是一种实体性建设,这样定位可以凸显组织建设对党发展壮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组织是党的实体性资源。政党以成员、组织机构、核心骨干以及相应的章程、规则和制度进行组建,并以此代表组织体系的基本构件。这样的组织体系表明,因政党成员的集合而成组织形态,因组织形态的建构而建立进行活动的统一领导,因统一领导的实行而产生核心骨干。在组织体系中,党员、各级组织和干部是最基本的资源,是组织存在的物态化要素,社会和人们评判一个政党,感官上的认知首先从其实体性资源的各种要素开始。组织的能量强弱取决于实体性资源的作用发挥,在党的建设中组织资源的整合,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这些实体性资源的能量,充分调动党员、各级组织和干部的积极性,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

2.组织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现的载体。任何政党实现自身组织目标,都要依靠组织起来的力量。衡量政党力量强弱,既要看其自身对组织资源的控制能力,也要看它对外扩散的影响能力。政党力量的显示,更重要的是看其影响社会的能量大小。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加强建设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自身,全面从严治党实践针对的是党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而其效能则是通过自身治理而影响社会。党中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要求,目的就是以此检验党的力量。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力量的坐标,它的实现如果缺乏体系化的组织载体,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就失去了根基。

3.组织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整体展示的依托。政党的组织性表现为整体性,组织建设之所以具有基础工程的意义,就在于它决定着党的整体形象,是一种“组织呈现”。习近平曾借用国外管理学家提出的“木桶理论”阐述党的建设,指出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必须“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1]352,说的就是“组织呈现”的整体观。所谓“木桶理论”是指短板效应,一个木桶由很多块木板组成,它能够盛多少量的水不取决于最长的板块,木桶再高,它所装的水都会在最短板块的缺口流出去。“木桶理论”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借鉴意义是:只有全体党员整体性的组织呈现,才能完整塑造党的形象。“组织呈现”要求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划一整齐,任何一个干部、党员和单位组织成为“木桶理论”中的短板,都会影响“组织呈现”的整体性。党中央要求“努力做到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坚强堡垒、一个干部就是一个先进标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光彩旗帜”[2]226。这就表明,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保持党的组织的整体呈现。

4.组织是党的功能发挥的工具。组织的效用表现为相应的功能,不同属性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相同属性的组织在功能确定和发挥上也存在差异。政党理论研究者一般从政党竞选、社会动员、政治输入、精英吸纳、民主参与、信息采集和诉求表达等方面研究政党的组织功能,对认识政党的组织效用具有诠释价值。党中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的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组织功能的创新认识,进一步拓展了政党组织效用的范围。习近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3]1022中国共产党组织资源的优势只有在组织功能良好发挥中才能显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要靠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的战斗力的提高、党的组织的发展、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卓有成效地工作;党的良好形象,也要靠广大党员和基层组织去树立、去维护”[4]。作为党的组织功能发挥的工具,党的组织实体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对政党来说,思想是其魂,作风是其形,组织是其体,组织的实体性决定了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江泽民多次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说法突出组织建设的意义。这里的“地”和“山”指的是党的事业,组织建设的任何环节出现裂缝,都会给党的事业带来地动山摇的摆晃,从而潜伏散架崩溃的危险。习近平指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型’,更要‘铸魂’”[5],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从实体上兴党强党的重要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总是与时俱进地结合社会环境变化提出党的建设目标,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具有牢固组织基础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干部和各级组织按照党的建设目标、遵循客观规律开展积极有为的工作,是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的保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实体性建设这个定位。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的发展轨迹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内涵十分丰富,百年实践展示了多方面的立体画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组织发展史,呈现着她怎样一步步成长壮大的场景。党的组织建设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中,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以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打造了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实体,为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开展,艰难历程伴随诸多坎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展党员扩大组织规模成为首要任务,“至于党的组织,则在工人群众中吸收党员已成为刻不可缓的工作”[6]232-233,党为着执行革命的责任,“第一便要扩大自己的党———吸收无产阶级及先进的智识阶级中最革命的分子”[6]522,“党在发展状况中之时,组织工作的懈怠与不精密,便会使党没有行动”[7]282。从建党时的50多名党员起步,至1949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时党员人数达400多万,在此期间虽然经历几次磨难和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先进本质吸引着社会先进分子不顾生命危险加入其组织。除了发展党员工作以外,党的组织建设历史实践还在多方面开展。一是建立党小组、党支部、地方委员会、中央局,以及设置宣传部、组织部等机构,初步形成党的组织系统。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各组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皆必须加入。”[8]165二是规定党的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就要求“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8]2。自党的二大至六大制定和修改的党章中都列有“纪律”“党的纪律”专节,党的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严格地遵守党纪”“实际执行党的政策和党的组织的决议”“模范地遵守革命政府和革命组织的纪律”[9]。三是针对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工作指导和纠偏。1925年,党的四大制定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强调,“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6]258。1928年,周恩来在党的六大会议上作组织问题的报告,提出党的组织建设各种偏向,要求党的组织“成为战斗的党”[10]。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1925年,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或推三人组织干事会,隶属地方执行委员会。1926年7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今后要把党的真正基础建筑在各支部上面”[7]281。1927年,党的五大提出,广泛建立“以支部为基础的组织,积极在广大工人群众中做政治工作”[11]。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革命队伍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重大原则,奠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基础。陈云在延安担任组织部长期间,就支部建设问题专门作报告和发表文章,指出:“支部是党的最下层的组织,也是党的最基本的组织”“支部是党团结群众的核心。”[1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由小到大,由初创走向成熟,特别是经过延安时期的发展,党的组织建设机制基本定型,既为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奠定了组织基础,也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保证。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由于党全面执政而形成新要求。首先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从长期处于秘密状态转向“公开建党”,党员身份在群众中透明,党的组织嵌入城市和农村基层社会中。党中央指出:“公开建党的目的,是为了更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把党放在群众的切实帮助与监督之下,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纯洁的布尔什维克式的党。”[13]1951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针对党的组织状况,围绕清理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发展新党员、干部管理和加强党的组织机构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了相关决议。刘少奇在报告中提出:“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党员必须具有比普通群众更高的觉悟程度和坚定的革命意志。”[14]同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接受新党员手续的规定,“党员在入党前,必须经过群众组织的教育与锻炼”,应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履行入党手续,“严格地按照手续接受党员,是保持与提高党员标准和纯洁党的组织的重要保证之一”[15]。1953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围绕贯彻执行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党的战斗力。1956年,党的八大突出强调了执政党建设问题,邓小平在修改党章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涉及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队伍、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党正面临着新的、艰巨的任务”“为了迎接这些伟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最大的努力来更加巩固我们党。”[16]256党中央还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了探索,从组织上加以落实。1949年11月,党中央作出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凡党中央一切有关政府工作的决定,必须保证执行,不得违反”[17]。1952年7月,党中央决定省以上党委设立农村工作委员会,加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领导;10月,党中央决定选派党员干部到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加强我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18]。从总体上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期间开展了多次整党整风活动,使干部、党员和各级组织经受了党性淬炼,党的组织规模也从1949年的448.8万党员发展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3,698.1万党员。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党的组织建设也遭遇了曲折,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扰乱了党的建设,党的组织也受到冲击,留下沉痛的教训。

3.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通过正本清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组织建设迅速从“文化大革命”的创伤中挣脱出来。党的建设要恢复,必须首先恢复党的组织。党中央开展清理组织的工作,把追随林彪以及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及打砸抢分子“三种人”清除出党的组织。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领导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任务,要求“应当重用德才兼备、公道正派即忠诚于党的路线并能够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的干部”[19]50。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各级党委要采取得力举措,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20]。三是坚持党对组织建设的领导,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要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保证党的路线和中央的决策顺利贯彻执行”[21]46-47。四是提出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吸收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五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22]。六是确定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努力从整体上不断取得新进步”[2]2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开创党的组织建设新局面。在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指导下,从重点转变作风入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先进政党文化,把“严紧硬”的要求落实到管党治党实践中。全面从严治党被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强化忧患意识,着力解决组织建设中部分干部腐败、一些党员精神懈怠、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突出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2013年、2018年两次召开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此期间,每年召开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部署党的组织工作。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的主要亮点包括:其一,压实党建责任主体,以建立党建责任制、“一把手”抓党建履职尽责、明确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等举措,层层传导压力,环环做实细节;其二,以“三严三实”要求抓“关键少数”,将“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标准,激励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其三,强化党的根本组织宗旨,揭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党红色基因不变;其四,坚固组织观念,提高全体党员对党的忠诚度,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干部和党员忠诚党的事业的思想自觉;其五,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进入快车道,诸多制度接连出台,尤其是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明党纪党规等方面的制度密集制定,标志着党的组织建设从制度制定到体系建构的发展;其六,凝练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党长期探索组织路线的基础上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很长时间没有作出概括的组织路线有了明确的内涵和新时代贯彻执行的具体规定,“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5]。这些亮点表明,党的组织建设在即将迎来百年诞辰的新时代时段达到了超越历史的高水平。

百年历史实践中党的组织建设一以贯之,呈现不断加深认识和把握党的组织建设规律的发展历程。党的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表明,党的建设从来就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要使党健康成长壮大,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党的组织建设包括发展和建设两个方面,组织发展提出组织建设要求,组织建设保证组织发展。从组织发展看,改革开放40多年新增加的党员和新建立的党组织数量十分可观,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中共党员人数达9,191.4万,基层党组织达468.1万个[23]。庞大的组织规模加大了组织建设的难度,在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强组织建设的力度,是延续党的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的必然要求。

三、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的理论成果

对一个政党来说,加强组织建设的直接目的是规模扩张,因此,发展党员队伍无疑是组织建设最主要的任务,然而,政党规模只是一个数量概念,大党不等于就是强党。中国共产党在加强组织建设的百年历史实践探索中,不断加深思想认识,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1.发展党员必须坚持质量优先的思想。数量与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对辩证关系,质量以数量为条件,数量以质量为保证。有质量没有数量,限制政党的影响度;有数量没有质量,妨碍政党的作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就严格规定了盟员的标准,对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设置门槛要求。列宁在苏联共产党建设中反复强调必须保证党员的质量,强调“宁可十个实际工作者不自称为党员(真正的工作者是不追求头衔的!),也不让一个空谈家有权利和机会做一个党员”[2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的质量。在建党之初,毛泽东就主张发展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真同志”做党员,刘少奇把党员质量的提高作为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并指出:“只有我们大多数党员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提高与增进自己的品质,努力前进,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党。”[25]邓小平明确指出:“一个人数少但有战斗力的党比一个人数多而缺乏战斗力的党要强得多。”[16]348陈云指出:“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26]江泽民提出:“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素质。”[27]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1]351这些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注重质量保证、防止片面追求数量的组织建设思想。坚持数量发展与质量提升相统一,在规模逐渐扩大中注重强党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原则。

2.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组织质量体现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组织建设中就是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组织宗旨和建设目标内在统一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中,党中央对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强调“高度地发挥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才能动员全民族一切生动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28]522-52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提出“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以新的标准拓展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党章中明确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的规定。邓小平指出:“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包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各种专业的内行,并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负担更多的工作。”[29]江泽民、胡锦涛等党中央领导人也有许多阐述,他们反复要求共产党员做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模范、群众的模范、廉洁奉公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和求真务实的模范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指出,“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351,“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30]。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注重质量强党的内在要求。

3.全体党员必须绝对忠诚于党的思想。政党与一般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具有共同信仰、理念、价值和纪律的结合体,党员的忠诚度决定组织的存在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严密性必须以党员对组织的绝对忠诚为保证,视组织生命的价值高于个人生命的价值,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政治操守。忠诚是党员政治身份的标识,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入党宣誓中就有“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誓言。党的伟大事业要求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组织忠诚形成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毛泽东曾提出“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工作”的要求[31]。党中央始终认为,共产党人的力量和作用“取决于他们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19]5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党员忠诚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加以强调,“现在,上上下下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党员、干部的忠诚度”[32]197,“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水分的忠诚”[32]320,甚至把对党的忠诚视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他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767牢固树立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贯穿于党的组织建设的百年历史实践中。

4.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党的组织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还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全面领导的制度规范。“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21]46。按照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领导”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指管理者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形成的活动指向和行为过程。这个含义上的“领导”,不仅指担负职责的个人,还指代表团体的组织,从组织建设角度看,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党的领导的制度依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中的民主与集中构成辩证关系,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揭示的“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精辟观点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基础。“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33]。这个论述诠释了民主集中制思想对党的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强调,党的纯洁性“体现在组织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要求,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3]821。坚持民主集中制思想在党的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

5.加强党组织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的思想。政党的组织管理需要系统覆盖,不仅包括对党员个体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对组织单位的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任务。习近平指出:“党组织功能的实现、作用的发挥靠有效管理。这种管理体现在组织对组织、组织对个人两个方面。”[34]50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中,我们党加强组织建设主要围绕三大内容展开,即一是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党员队伍建设、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建设对象的全覆盖。党中央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例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革命斗争“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28]526,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抓好“关键少数”,造就高素质党员队伍,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战斗堡垒,等等。结合这些要求开展党的组织建设,把全体党员和组织单位纳入管理范围,全方位的系统覆盖体现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全面性。在过程管理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为“两个相统一”,即入党前的政治考察和思想教育与加入党组织后的党性锻炼和觉悟提高相统一,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与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相统一。这“两个相统一”,把全过程管理渗透在党的组织建设历史实践中,对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列举的五个方面只是具有标识性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内容有很多,丰富的思想构成系统理论,是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历史实践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做大”的镜像,以建党时50多个党员到如今近亿党员的数量峰值显示出来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当代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奇迹。组织规模越大,治理难度越高;党员人数越多,建设压力越大。“做大”党组织不容易,“做强”党组织更为艰难,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形成的理论成果,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大的政党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四、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的经验启示

实践既是理论之源,也是经验之本,把理论成果上升到经验层面进行凝练,是思想转化为实践的必须环节。中国共产党加强组织建设形成的丰富经验,既凝结着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长期积淀的成果,也包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创造的鲜活经验。自觉地继承这些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创新,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组织系统上夯实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组织基础。党的领导是根本领导制度,无论领导革命和建设,还是领导改革,动摇和放弃党的领导都是对党的事业致命性的破坏。“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34]59。习近平这一重要论述用三个“要特别”加重语气,突出了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攸关党生死存亡的极端重要性。从党的组织建设意义上说,坚持党的领导实质是确立组织系统的轴心问题,党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34]11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就建立了许多领导制度,如党领导军队的制度、地方党委向中央请示和报告制度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领导制度日益完善并向建构制度体系发展。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国家建设上,就是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一切方面的领导;体现在党的建设上,就是指包括所有干部、全体党员、各级组织的全面领导。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党的层面,实现党的领导都必须依靠党的组织系统围绕轴心有序运转,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百年历史实践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2.必须立足政治站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组织建设,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正确方向提供保证。作为政治组织,政党讲政治是分内之事,党中央把政治属性作为政党根本属性加以突出强调,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品格的揭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35]。实现这样的目的对干部政治素质、党员政治训练、党组织政治实践提出了严格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同党的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体现在党的组织政治化建设上。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与其他方面建设相比,组织建设的工作更加具体,工作的可见度更高,如党员发展、基层组织设置、组织生活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等,都具有日常、细致、微观的工作特点。因此,保证党的组织建设取得效果必须坚持务实态度,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但又不能使党的组织建设停留在事务性工作的认知上,必须有鲜明的政治站位,把正确政治方向与组织工作效果统一起来。党的政治建设决定着党的组织建设方向,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党的引领力、组织力、战斗力以及发挥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用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成效检验党的政治水平。

3.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做好“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全面从严治党大文章,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是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来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努力达到的要求”[36]562。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质量强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注重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全面性的任务,党的各方面建设都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就党的组织建设而言,提高质量的目标是实现从大规模的党向高质量的党提升。政党强不强,不在于规模大不大;我们党有没有战斗力,不取决于党员数量有多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环境,中国共产党以有限的组织规模展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的队伍虽然不断扩大,但党的干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才是强大战斗力的根本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用“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告诫全党,领导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使党的身板更加硬朗、更加壮实、更加坚挺。新时代提高党的组织建设质量要围绕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加强努力,做好全面从严治党这篇大文章,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局面。4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和围绕目标采取措施,以切实解决短板软肋,体现党的组织建设实效。中国共产党不是生存在真空之中,没有世外桃源之境,党的组织肌体遭受各种病毒的侵蚀难以避免。中国共产党历久弥坚的强大不是温室哺育出来的,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是不断战胜自我的战果。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党的组织建设充满艰难险阻,既有革命环境下党员遭屠杀、组织受破坏的经历,又有路线错误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的组织受冲击的遭遇,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精神懈怠、党组织涣散软弱问题的发生。党的组织建设从来就是奔着问题去的,有问题感知才有忧患意识,不断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组织修复。党的组织建设始终是在解决问题中向前推进的,旧的问题解决了就要去发现新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动力。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发展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精神,首先表现在不回避党内存在的问题,尖锐暴露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现象,并以在自己身上动手术的果敢勇气展示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发现问题,找到短板,克服软肋,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新时代的话语表达。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和目标的“双导向”结合,以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实现目标的举措,保证党的组织建设收获看得见、摸得到的成绩。

5.必须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握党的组织工作核心要义,始终坚持党的组织建设的路线遵循。路线的制定和执行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路线正确与否影响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既有在正确路线指导下胜利发展的成功经验,又有因路线错误而遭遇挫折的历史教训。在百年历史实践中,我们党在各种层面和各个领域制定过许多路线,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既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总路线,也有专门领域的具体路线。党的组织路线属于党的建设领域的具体路线,具有特指的含义。从1928年党的六大明确提出“党的组织路线”概念,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揭示和全面阐述,显示了我们党认识和把握组织建设规律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条路线集历史经验的精髓,融鲜活经验的成果,揭示了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核心要义,指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路线化的方向。习近平指出:“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37]517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穿于党的组织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题中应有之义。

6.必须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不断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充分发挥党的组织资源优势。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政党是由组织体系建构而成立的政治团体,政党的组织化程度与组织的体系化水平呈正向关系,组织体系越严密,组织化程度越高。组织体系不严密,政党组织就容易变成“大车店”“大卖场”“俱乐部”,党的组织活动就难免陷于想走就走、想吆喝就吆喝、出入自由的乱象。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37]86。组织体系代表党的组织机构、内部关系和机制运行的系统构造,我们党强大的组织力产生于严密的组织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中,以健全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机构设置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体制,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组织体系严密运行的效能,以严格遵守党章党纪约束维系党员和党组织言行举止的规范,创造了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的丰富经验。习近平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36]560新时代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组织建设之中,在党的组织体系上开拓党的组织资源,进一步提高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的组织体系的独特资源优势。

从经验中获得启示,从启示中增强力量,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行动逻辑。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积淀的经验凝结着管党治党的智慧,是一笔值得百倍珍惜的财富。迎来建党百年诞辰的今天,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强党作保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待。丰富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交上一份党的组织建设出色答卷奠定了厚实功底,把党的组织建设经验充分利用好是全体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