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理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动态 > 学术论文 > 正文

邸乘光: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5 10:11:07  浏览:

摘要: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百年历史中,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积极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虽出现过失误、经历过曲折,但更主要的是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要地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实践,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诸多重要经验启示。 

摘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科学概念,并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众所周知,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虽然“党的政治建设”概  念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但是,作为党的建设  重要组成部分的党的政治建设,并不是从党的十九大才开始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  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我们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也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党的政治建设,这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2020年,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因此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我们党有百年历史,党的建设就有百年历史,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有百年历史。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同整个党的建设一样,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既有过严重挫折和深刻教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正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客观规律,切实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并以其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其根本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组织,“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讲政治,注重党的政治建设,致力于实现其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

(一)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政党作为政治组织自然具有政治属性。但政治属性不是政党的一般属性,而是政党的根本属性、“第一位的属性”。政党的政治属性,是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首先,从政党的起源和发展来看。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严格意义上的政党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最早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党。一般说来,资产阶级政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政治发展到取得国家统治权和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条件下产生的。无产阶级政党则是后于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它是在资本主义由简单协作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机器大工业阶段,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的产物。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封建、半封建国家,政党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条件下,在这些国家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从根本上说,政党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形成的阶级的政治组织,是各阶级的政治发展及其政治斗争的产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其次,从政党的特征或要素来看。一般说来, 政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或关键要素:一是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明确规定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使命任务和行动方针;二是政党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即夺取、执掌和巩固政权,最低限度是干预和影响政府,以维护本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三是政党通常都是由一个领袖集团来主持的,这是一个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四是政党都具有组织纪律性,即具有一定的组织体系,并有规范和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为的纪律,等等。政党的这些基本特征或关键要素,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第三,从政党的功能和作用来看。政党的社会功能是形成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治理国家和社会。政党的功能与政党的阶级性密切相关,归根结底是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无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也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或参政党,其功能和作用都是通过夺取、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实现的,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在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这同样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二)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作为其根本属性, 从根本上决定了讲政治是政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任何政党都是讲政治的,只是不同政党所讲的政治具有不同的性质了,资产阶级政党讲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无产阶级政党讲的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另一方面,政党在任何时候都是讲政治的,当然,每一个政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讲政治的具体内容则会有所变化。

讲政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深刻阐明了党的性质、政治信仰、政治使命、政治目的和政治任务,对党提出了明确的政治要求。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后,必须在政治上组织上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目的和政治目标,才能不受资产阶级的利用和支配,独立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针对某些“自诩为革命家”的“放弃派”鼓吹“放弃政治”,恩格斯明确指出:“工人的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更是深刻认识到 :“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公开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政治使命和政治目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贯穿我们党的整个历史。

在百年历史中,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坚持讲政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要“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一再提醒广大干部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并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的著名论断。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胡锦涛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做讲政治的表率”。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总结指出:“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 :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关系党的前途命运。”总之,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贯穿于我们党的整个历史。

(三)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个包括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党的建设的大系统中,诸方面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党的各个方面建设具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遵循不同的规律和原则,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因而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必然居于不同的地位。综观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党的政治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一方面,这是由政党的政治组织性质及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政党作为政治组织,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实践。无论是政治纲领的制定,还是具体实施其政治纲领的政治实践,都属于党的政治建设的范畴,直接关系着党的性质,影响着党的全部政治活动,体现着党在政治上的成熟程度。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争取、维护和实现无产阶级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它要确保其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实现其政治使命和政治目标,就必须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简单地说,党的政治建设就是党为保持其政治上的先进性、实现其政治使命和政治目标而在政治方面进行自身建设的一系列活动。就其基本内容而言,最根本的是正确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纲领和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路线;同时也包括坚持政治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严格政治纪律、严肃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这些都直接关系着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

另一方面,也是由政治建设与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关系决定的。首先,从党的政治建设同思想建设的关系来看。党的思想建设的任务主要是解决思想理论方面的问题,以保证全党的思想统一和党在思想理论上的科学性、先进性。但党的思想建设的成果只有运用到党的政治建设中去,使之变成正确的政治决策和政治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次,从党的政治建设同组织建设的关系来看。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先进性。离开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就不会有正确的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建设的任务也就无法实现;第三,从党的政治建设同作风建设的关系来看。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党的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形成良好的党风。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党的政治影响力,以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实现党的政治使命和政治目标。此外,党的政治建设同党的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关系大抵也是如此。

总之,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都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核心,适应党的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贯彻党的政治建设的原则要求,从各自不同的方面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建设。离开了党的政治建设,其他方面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本目标和政治方向。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或布局中的核心地位,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正是由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当然,在我们党逐步成长和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形势任务不同,特别是自身成熟程度不同因而对党的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不同,党在各个时期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任务、原则要求、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党自身的逐渐成长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隐到显、逐步明确、愈益重视和自觉强化的发展过程。这一历史时期,在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探索方面,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党的政治建设实践方面,我们党主要围绕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来展开,同时积极开展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以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课题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强调党的政治属性,提出了党在政治方面的原则和要求,但是,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或“从政治上建设党”的概念和命题。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实践中,明确提出了从“政治上建党”“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建设一个“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党的政治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原则遵循。

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进一步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945 年 5 月,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又提出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准备自己”,并且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建党路线”和“着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党”的表述,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建党路线‘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显然,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所讲的“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建设“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和党要在“政治上”“准备自己”,指的就是党的政治建设。这里不仅明确地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课题,而且明确地使用了从“政治上建党”、在“政治上进行建设”的概念和表述。

与此同时,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还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一是突出强调党的政治路线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二是突出强调党的政策和策略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著名论断 ;三是深刻阐明党的政治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在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上,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在党的政治建设与组织建设的关系上,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些重要思想,对此后党的政治建设乃至整个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纲领

党的政治纲领是一个政党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理论概括。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列宁认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就是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这既是党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党团结凝聚民众的基本工具。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根据《共产党宣言》中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原则制定了自己的政治纲领。1921 年 7 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 :“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同时还规定:“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当然,由于党此时刚刚诞生,党的一大所确立的党的政治纲领还只是初步的、粗略的。同时应该说,纲领所确定的党的根本政治目的和政治目标,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实现革命的目的和目标?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基于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党在现阶段“奋斗的目标”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实现这一阶段性奋斗目标,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

1945 年 6 月,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加了“总纲”部分,第一次把党的纲领作为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党章。“总纲”不仅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确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指出“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并据此进一步阐明了党在“目前阶段”和“将来阶段”的任务。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 1949 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所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实现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同时也是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总之都是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而奋斗,为实现党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而奋斗。

(三)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目标而制定的基本路线(有时也称“总路线”)。它不仅规定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而且规定完成其政治任务的基本道路、基本方略,是党的政治纲领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化,集中体现党的政治主张,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全部实践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我们党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异常复杂的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正确制定中国革命的总路线是极其艰难的任务。虽然党的二大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由于党还处在幼年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理论准备不足和对国情认识不深,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包括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革命前途和转变问题等都还没有合乎实际的正确认识。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最终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于1931年制定了一条团结凝聚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革命总路线,即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党在革命根据地的威望和支持度迅速攀升。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党领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放手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正确指引。1945年党的七大进一步确立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政治路线。

在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几个时期对党的政治路线的探索之后,到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最终总结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 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 年 4 月,毛泽东同志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同志还对此作了具体解释:这就是说,这个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这个革命的参加者即人民大众,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由人民大众所建立的国家和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盟的民主联合政府 ;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我们党的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这一总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果,为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

(四)积极开展党内反倾向斗争

党的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持党自身发展及其所领导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特别是遵义会议以前,由于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党内不断出现“左”、右倾错误,不仅使党成长发展的过程充满曲折,同时也给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党要保持自身发展及其所领导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就必须积极开展党内反倾向斗争,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革命后期,党内出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人为压制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主动放弃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对反动派实行全面退让。这对蒋介石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1927 年,党的“八七会议”着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正确方针,在党的领导与军事斗争的关系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又先后出现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5 年 1 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上,解决了当时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从 1942 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在这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中, 进一步清算了王明“左” 倾错误。在此基础上,1945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接着召开了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从根本上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从在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局部执政的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政治建设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建设,既有新的探索和推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也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走过了一段非常曲折的历程。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开始。如何实现党对新国家新事业的正确领导,就成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既形成了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思想,也在实践中坚持和加强了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关于坚持党的领导,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针对一些人对党的领导的怀疑和否定,毛泽东同志明确把“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人们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两条标准(即“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之一。他还特别强调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并且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在实践中,为适应执政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通过各方面工作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党的执政地位。首先,在政府机构内建立党的系统的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证党对政府系统及其工作的领导。1949 年 11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和《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按照规定,凡中央一切有关政府工作的决定,党组必须保证执行,不得违反。上述决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均予以实行。党在政府机构内建立系统的组织机构,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

与此同时,党还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一系列措施,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对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工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加强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和合作,从而也加强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仅迅速地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仅继续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且进一步提出如何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问题。大会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 :“我们的一切任务能否胜利地完成,归根结底,是决定于党的领导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决定于党的领导能否实事求是,能否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但在此后的实践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而且终因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并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 爆发,严重损害了党的领导,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

(二)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建设包括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纲领, 在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在各个历史阶段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党的政治建设还包括保证和实现党的正确领导,而要保证和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因此,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面对的是一个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党中央决定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面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基础,创造条件。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为此不懈进行的各项工作和应采取的战略方针,为全党全国人民确定了行动纲领。经过3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

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从 1952 年下半年到 1953 年 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同志逐步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以“一化三改造”为基本内容的总路线,是一条“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主体和两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毛泽东同志还明确指出:“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4 年 2 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批准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使之成为整个国家的统一意志。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和确立后,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和教育,不仅在党内统一了认识,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取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拥护。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这条总路线成为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行动纲领。1956 年底,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方面的经验,确定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任务,1956 年 9 月召开了党的八大。大会全面分析了我们国家内外关系发生的一系列根本变化,正确研判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认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正如邓小平同志后来所指出的那样:“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三)着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没有党的团结和统一,党将失去先进性和凝聚力、战斗力,就不能履行其政治使命、实现其政治目标。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不仅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1953年春,党中央即开始酝酿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设想通过中央领导机构的调整,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领导。在酝酿领导体制变动的时候,党内出现了高岗、饶漱石分裂党和破坏党的团结的活动。同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揭露了高、饶的反党阴谋活动。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高、饶反党阴谋活动的性质及其严重性,向高岗提出了严厉的警告和批评,同时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保证党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实现,提出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建议。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 起草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1954 年2 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系统阐述了加强党的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

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决定开除高岗、饶漱石的党籍,撤销他们的党内外职务;号召全党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及时地揭露和粉碎阶级异己分子腐蚀和分裂党的活动,并把这一任务作为全党长期的斗争任务。

在此基础上,1956年9月党的八大进一步提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命题。中共八大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指出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的所在。经常注意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此后,党中央及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同志也还在强调“要团结,不要分裂”。

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1978年12月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围绕确立和执行正确政治路线、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讲政治与维护党中央权威等方面进行,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一)确立和执行正确政治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冲破了“两个凡是” 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而且毅然抛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在确定工作中心转移的同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

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作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并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科学概括和郑重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确立以后,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为坚持和发展这条基本路线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 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政治家磐石般的政治定力,向全党发出了“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郑重告诫,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由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实践充分证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引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路线。

(二)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着力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受到了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干扰和冲击。其中,来自右的方面的干扰和冲击,就是社会上有极少数人利用我们党纠正“左”的错误的机会,打着“民主”“自由”和“解放思想”的旗号,散布怀疑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针对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而“这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在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1980 年 1 月,他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此后,如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便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党中央也采取了一些重要举措,包括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主要是解决不合格党员问题;明确党的领导的内容,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明确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强调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制度化;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等等。

(三)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是,自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党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独断专行、特权思想等不良倾向有所发展,同时在党内斗争的指导上发生了一些错误,使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认真维护党规党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统一意志、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就迫切需要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并一致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共有12条,包括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坚持党性, 根绝派性;要讲真话,言行一致 ;发扬党内民主, 正确对待不同意见 ;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等等。全会认为,这 12 条准则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来处理党内关系的经验教训,“是对党章的必不可少的具体补充”。随着《准则》的贯彻执行,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趋于正常,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讲政治与维护党中央权威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必须坚持讲政治。如果不讲政治,党的政治建设也就无从谈起。重视讲政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特色。在这一时期,从邓小平同志到江泽民同志、再到胡锦涛同志,都高度重视并自觉坚持讲政治,特别是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首先,是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其次,是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为什么要强调讲政治呢?一方面,是党的政治属性使然。“一个政党,就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纲领、按照自己的政治路线、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不讲政治,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也就不成其为一个政党了”;另一方面,也是现实斗争的需要。“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这一点对高级干部尤其重要。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我们不讲政治行吗?不警惕不斗争行吗?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再次,是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做讲政治的表率”。他明确指出:“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帮助干部围绕坚定、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1996 年 10 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党中央指出,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解决好党性 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党为加强自身 建设而进行的一个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三讲”的“核心是讲政治”。通过“三讲”教育,着重解决了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增强了贯 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 性和坚定性,提高了领导干部正确把握形势、驾驭 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推进提供 了有力保证。

同时,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权威。这也是讲政治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发扬党内民主的同时,也一直强调集中,强调全党服从中央,强调党  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中央的权威。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没有中央的权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所以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  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特别是有困难的 时候,没有中央、国务院这个权威,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要集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将其作为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 保证党的路线和中央的决策顺利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 :“在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党服从中央、全国一盘棋思想,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善于把中央精神同地方和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决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更不能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党中央也一再强调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求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足于新时代新方位,着眼于新使命新任务,党中央不仅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而且专门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政治建设。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前已述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课题,并且使用过从“政治上建党”和在“政治上进行建设”等概念和表述。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从“政治上建党”和在“政治上进行建设”并不完全等于“党的政治建设”概念。包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没有直接使用过“党的政治建设”概念。到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开始使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概念。例如,1995 年 1 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指出 :“抓党的建设,首先要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2000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四个如何认识”研究班第二期上海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2006年8月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 :“学习《江泽民文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使用过“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概念,如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仅首次正式使用了“党的政治建设” 概念,而且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区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等等。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没有抓好;一些干部出问题,首先是政治上出问题,而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事实告诉我们,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忽视、弱化党的政治建设,我们党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党的建设就会失去根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对党的建设思路的一个重大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二)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此提出一系列原则要求,作出多方面的工作部署。

政治信仰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偏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要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引导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政治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立场问题,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头等大事”,要求我们的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立场”“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立场,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党和党性的立场,坚定人民群众的立场,归根结底是要坚定人民群众的立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只有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筑牢党的政治根基,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政治路线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也关系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决定着党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我们形成和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有丝毫动摇。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还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拓展(即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将党的基本路线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在当今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要统揽“四个伟大”,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更是把“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定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角度,提出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2016 年 1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四个意识”,强调 “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从正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四个服从”和“五个必须”等明确要求,而且从反面列出“三个决不能搞”“三个决不允许”和“五个决不允许”等清单。党的十九大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增强“四个意识”的实践进行充分肯定,又对今后增强“四个意识”提出新要求,并且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写入党章。增强“四个意识”,是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

“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恩格斯也曾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这个权威,当然应该是“指挥”的权威、“核心”的权威。关于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曾形象地说 :“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不,只有一个核心。”邓小平同志也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习近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的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两个维护”是全党必须严格遵守的重要政治准则和根本政治要求。

(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政治生态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良好的政治生态首先从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中来。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活具有教育、改造、提高党员的功能。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下降,一些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党性锻炼,把夹杂着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色彩的现象视为一种正常状态,把不讲纪律、不讲原则、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庸俗习气当作潜规则,甚至把培植小团体、小群体、小圈子、小山头等资产阶级政客做法带到了党内。这些问题,同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是格格不入的。而且正是由于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污染和恶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要净化政治生态,就要从严格规矩、破除潜规则入手,全面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另一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来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最主动、最有效的。“抓住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关键点, 也就抓住了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钥匙” ;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抓住了解决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的钥匙。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坚持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准则》主要原则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12 个方面,对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作了明确规范,为我们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了基本遵循。

“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既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2015 年和 2018 年党中央先后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充实了政治纪律的负面清单。近年来,各级纪委加强政治纪律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党员、干部,其中包括一批高级干部,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扭转了政治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政治生态。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倡导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六、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实践的基本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已经从成立时只有几个共产主义小组、50 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 ;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已经从领导人民为站起来、富起来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为强起来、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而奋斗的党。我们党自身之所以能有这样大的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变化,所领导的事业之所以能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与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是分不开的。百年来,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积极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其间虽然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出现过失误、经历过曲折,但更主要的还是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新的伟大工程为根本政治保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实践,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启示。

(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既彰显了共产党的政治性本质,也揭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根源。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首先必须保持自己政治上的先进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

党的建设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在我们党的建设历史上,自 1939 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三位一体”的布局以来,党的建设布局经历了从“三位一体”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5+2”总体布局的演变。其间虽然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把党的政治建设明确纳入党的建设布局,但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党的政治建设从来都没有缺位过,始终贯穿和体现在党的其他方面建设之中。当然,在没有把党的政治建设明确纳入党的建设布局的时段里,客观上存在着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视不够的问题,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建设的成效。

党的建设是有政治目的和政治方向的。党的政治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目标,进而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将其置于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精心部署,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就为党的建设立了标、铸了魂 ;如果没有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党的各项建设就容易迷失方向、效果不彰。

正是基于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不仅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5+2”总体布局,而且将其摆在首位,明确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一顶层设计深刻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准确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点、关键点,对于坚定不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邓小平同志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对于国家、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毛泽东同志认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强有力的统一领导,而且强调“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集中,只能集中于党委、政治局、书记处、常委,只能有一个核心”。党是领导核心,作为领导核心的党本身也有核心。1989 年“政治风波”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强调“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要加强党中央的权威。这是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的政治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推进“四个伟大”实践中,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这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所以,党中央一再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以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增强“四个意识”与做到“两个维护”是内在统一的。增强“四个意识”是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前提,做到“两个维护”是增强“四个意识”的实践落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按照《决定》和《意见》要求,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三)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遵义会议之前,由于没有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曾给我们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遵义会议以后,由于形成和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进而逐步形成并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不仅使我们党自身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且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们党制定和执行了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我们党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使我们国家顺利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八大根据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即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遗憾的是,这条正确路线并未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进行拨乱反正,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引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能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和执行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路线,对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至关重要。

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决定党的政治建设成效的关键环节。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即使到了晚年,他还在强调“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邓小平同志则把“要有一条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之一,而且是第一位的前提, 并强调党的政治路线(总路线) 是“最大的政治”。在党的基本路线确定之后,他又反复强调要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党“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是总结我们党的政治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既然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既然实践已经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就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全面贯彻这条基本路线。要严格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准则》《意见》的要求,坚定不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 ;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四)坚定政治信仰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夯实思想根基

崇高的政治信仰,既是人们奋斗的政治目标, 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崇高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定政治信仰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也是开展党内生活的首要任务。“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特别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指南。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党的政治建设关系党的政治根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民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也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根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直接关系党的政治根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时不止一次强调要“夯实政治根基”。他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这既是对党的政治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现实需要的深刻思考。

首先,要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立场问题的实质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当然也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之所以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从根本上说  是由自己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所决定的。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让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其次,要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就必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章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就要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群众谋利益、谋福祉上,特别是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反映民意,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也更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六)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一定制度的规范和保障,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

党的建设是一个包括多方面内容的体系。各个方面的建设有着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功能,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党的建设“5+2”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里的“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当然包括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之中。只有通过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党的政治建设,实现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才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这是我们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所以,《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制度保障”的要求并作出部署,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真正实现党的政治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要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 既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原则要求,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但坚持党的领导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具有丰富内容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实践。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具体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样领导、如何保障领导的实现等,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和保障。所以,《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要求,强调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供坚实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党领导经济社会各方面重要工作的党内法规 ;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地方党组织实施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和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规定,等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也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出部署, 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要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项制度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有效防止和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现在的问题是,贯彻落实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健全,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也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致的。既要完善发展党内民主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 制度,又要完善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切实 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机制。党的政治建设是全党的政治任务,涉及党的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制度保障,不仅要健全和完善有关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也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政治建设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按照党章、《新准则》《决定》和《意见》等党内法规和重要文件要求,健全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努力提高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水平。

总之,2020年,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自己的百年华诞,我们亦将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我们出现过失误、经历过曲折,但是,从根本上说,党的政治建设总体上是昂扬向上的,不仅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要地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党的政治建设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如此深刻地认识——不仅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并且做出系统阐述;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高度地重视——不仅将其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而且将其作为党的建设的统领 ;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作出顶层设计和周密部署——不仅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而且出台了专门《意见》。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随着党的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必将有力地推进以其为统领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