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历史演进、鲜明特点及时代价值》一文,系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魏强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的学术论文。
文章指出,伟大号召是中国共产党阐明政治主张、开展政治动员、凝聚奋斗力量的重要途径,是一定时期内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的具体体现,对党的事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党的伟大号召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端与兴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转向、新时代的多维展开。党的伟大号召一以贯之,具有内在的逻辑理路,呈现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为重点、以开展党的自我革命为抓手、以实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目的等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时代价值,主要表现为彰显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凝聚实现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的实践力量、有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号召”是利用宣传话语向受众者进行呼吁、召集和动员,以开展共同行动、完成特定任务和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通过党代会报告、中央全会公报、时局宣言、告民众书、纪念大会或座谈会讲话等载体发出伟大号召,成为阐明政治主张、开展政治动员、凝聚奋斗力量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指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注: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97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面临的实际任务发出相应的伟大号召,形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体现党的政治主张又具有鲜明实践指向的号召话语体系。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历史演进,归纳其基本特点并总结其时代价值,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亦可对今后党的号召和动员工作有所启迪。
一 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历史演进
伟大号召是为政治服务的,党在不同时期发出的伟大号召都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密切相关。列宁指出:“每一个口号都应当以一定政治形势的全部特点为依据。”(注:列宁《论口号》(191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修订版,第86页。)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号召依次围绕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发端与兴起
为实现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围绕民族民主革命的主旨,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动员广大民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
党在成立初期,主要围绕反对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以及封建军阀发出伟大号召。党早期开展革命运动是以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为标志的,通过揭露工人阶级被压迫和剥削的悲惨现状,号召他们联合起来打碎旧的制度,成立自己的组织来推翻“人掠夺人”的旧社会。1921年7月,党的一大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为此,党号召工人们组织起来,通过启发劳动者的阶级觉悟,以应对日渐发达的“资本制度”。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确立了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揭露工人所处“牛马奴隶一样”的工作状况,号召他们摆脱作为“资本家的新式奴隶”,“共同向着资产阶级和压迫阶级前进”(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1922年5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第65、68页。)。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并发出“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为和平而战!为自由而战!为独立而战!”(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第133、134页。)的号召。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伟大号召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开展。
大革命失败后,党主要围绕枪杆子里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保卫苏维埃”发出伟大号召。大革命的失败,使党深刻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批评党在过去“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的错误倾向,号召全党“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注:《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记录》(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92、393页。)。在多次起义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积极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号召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在这一号召下,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被广泛激发出来,积极发展生产、参加革命,党内的“农民同志多半是从打土豪分田地而来的”(注:黄克诚《深刻反省 向党坦白》(1943年11月),《黄克诚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239页。),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在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党也以“苏维埃”口号凝聚革命力量、重塑革命信心、统一思想行动。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指出:“现时革命阶段之中,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工农民权独裁制性质的政权,只能在苏维埃制度的形式里建立起来。”(注:瞿秋白《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1927年11月),《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5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6页。)瞿秋白强调:“即使我们一个同志也没有的地方,我们也应当公开的号召这个地方的工人群众来努力准备同盟罢工,号召他们拥护苏维埃和革命战争。”(注:瞿秋白《三中扩大全会政治讨论的结论》(1930年9月),《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使得“苏维埃”成为苏区民众普遍的精神符号,也是“‘苏维埃’符号建构发展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注:胡国胜《革命的符号:“苏维埃”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117页。)。在“保卫苏维埃”的伟大号召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广泛传播,从而凝聚起广大的革命力量,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九一八’以后,中国共产党即宣言号召民族革命战争来反对日寇侵略者”(注: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战争》(1940年1月15日),《王稼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0页。)。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国民党坚持实行“不抵抗政策”,并加紧对苏区进行围剿。为此,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力量团结和组织起来,“打倒蒋介石卖国贼和日本帝国主义”(注:《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告全国民众书》(1935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5页。),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奋斗。
全面抗战时期,党主要围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发出伟大号召。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成为国内的普遍呼声。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再次重申全民族抗战的立场,并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出实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取消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编红军等承诺,号召全国民众“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71页。)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得以开展。在抗战相持阶段,鉴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诱使国民党政府妥协投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破裂的危险,中共中央发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注:《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0页。)的伟大号召,呼吁全国民众共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活动,有效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坚强核心。
解放战争时期,党主要围绕“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出伟大号召。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民主改革,呼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面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共中央在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同时,号召全党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1946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五四指示》,将解放区的土地政策由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耕者有其田”,号召农民为完成土地改革、巩固解放区而斗争。1948年4月,在解放战争迅猛发展,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共中央在著名的“五一口号”中发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注:《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83-284页。)等号召,“这一伟大的号召,配合着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民主运动的前进,立即得到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国内外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注:《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人民日报》1949年9月22日,第1版。)。1948年底,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之际,中共中央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注: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第775页。)。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党领导人民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深入推进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得以全面推进。这一时期,基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而努力。
过渡时期,党主要围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出伟大号召。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内工商业失调、失业现象严重、社会秩序动乱的局面,党积极动员和领导人民开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努力实现国家整个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从而获得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同时,党领导人民开展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等,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1951年10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着争取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向着建设我们伟大国家的胜利、向着保卫世界持久和平的胜利而继续前进”(注: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51年10月23日、11月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页。)。1952年1月1日,毛泽东在元旦团拜会上号召:“我国全体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起来,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注:《毛泽东主席在元旦团拜会上的祝词》(195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党中央发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号召。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任务是“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改造”(注: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提纲》(195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页。),沿着“一化三改”总路线指引的方向前进。不久,党中央发布《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和必须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我国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30页。)。在党的号召和动员下,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党中央发出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并推进实施“一五”计划。面对我国处于“落后的农业国”的状况,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号召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在这一号召的影响下,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到1957年底,我国工业总产值超过“一五”计划预定指标的17.3%,比1952年增长了132.5%(注:《乘风破浪》,《人民日报》1958年1月1日,第1版。),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然而,由于急于求成,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争取在十五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为尽快地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的决议》(1958年5月23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28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1页。)。由于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之受到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为了摆脱经济困难,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的错误进行纠正。同时,党中央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注:《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196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00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党中央在农业、工业、商业、科学、教育、文艺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条例,为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和任务目标,发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注: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64年12月21日、22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23页。)的伟大号召。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再次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号召。这充分表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并成为党发出伟大号召的核心内容。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时代转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转向改革开放与发展生产力话语,从而进一步推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页。)在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党中央提出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作为评判“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核心标准(注: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1978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28页。),号召人们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号召全党“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注: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这是党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战略选择,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推动了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党主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出伟大号召。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号召全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取代了长期以来“四个现代化”的表述,拓宽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号召全党“为夺取第二步、第三步新的更大的胜利而奋斗”(注: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87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2页。)。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系统阐述,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并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注: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之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人们的共同目标。根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党的十四大号召全党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注: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而奋斗。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号召全党“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4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这是党中央在对我国发展形势准确把握的前提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跨世纪战略部署,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主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发出伟大号召。在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后,建设更高水平、覆盖更全面的小康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的伟大号召,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条件。为此,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发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的伟大号召。在科学分析我国发展的基础上,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进行系统规划和部署,健全和完善各项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小康社会的发展内涵和内在品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多维展开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的理论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因此这一时期党的伟大号召呈现出多维展开的情形。
第一,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起来,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联系起来,进而向全国人民发出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号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内涵明确、价值鲜明的实践导向。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注: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第2版。)。此后,“两个一百年”作为一个固定的关键词,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引领我国发展的时代号召。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页。)的伟大号召,动员人们为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页。)。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页。),并作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的战略安排,号召全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71页。)。中国共产党通过“两个一百年”伟大号召,将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节点同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鲜明的价值旨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仅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而且在目标上具有继起性,从而使党的号召话语指向一以贯之。
第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号召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展鸿沟加剧、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气候变化和数字治理等挑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各国需要共同思考的时代课题,人类必须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呼吁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注: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7页。)。之后,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出这一倡议,积极向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塑造新时代大国大党负责任的形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坚持正确的利益导向和价值导向,打破“零和博弈”、“国强必霸”的发展模式,构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秩序准则。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呼吁,“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注: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202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714页。)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会后不久,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呼吁“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注:习近平《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202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6日,第2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资本优先”、“资本至上”发展逻辑的深刻批判,代表着全人类发展的共同价值,努力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三,以“两个永远在路上”号召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总结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最根本最关键的举措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为其他三个“全面”的开展提供坚强保证。党的十九大将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明确其在“四个伟大”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党的建设的重要地位。为此,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作出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号召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3页。)。党的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探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始终保持对如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忧思,并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新的答案,从而使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的二十大提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重大命题,号召“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64页。)。至此,“两个永远在路上”正式形成,并成为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伟大号召,从而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二 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鲜明特点
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虽然历经不同历史时期,但从指导思想和话语表达的连贯性来看,体现出鲜明的内在逻辑和发展特点。总结这些特点,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出伟大号召、开展政治动员提供基本遵循。
(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号召的鲜明主题,统领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任务。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境遇下,早期国人对民族复兴前景的认知多是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前提的。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第133页。)的奋斗目标。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号召全党“为达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与世界永久和平的最后胜利而奋斗到底”(注:《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新华日报》1941年7月1日,第1版。)。可见,这一时期将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作为民族复兴的阶段性目标,并寓于党的革命纲领和行动路线之中,成为党追求民族复兴的现实表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实现,民族复兴话语随之转向独立自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的工业国”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党进行伟大号召的主旋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基于“四个现代化”首次发出“民族振兴”的号召,用以指代民族复兴的目标要求,不仅包括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方面,而且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作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伟大梦想作为民族复兴的同义语被首次提出来,体现出对于国家、民族、人民三重维度的美好愿景和目标指向。2021年7月,习近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第3页。)总之,党的伟大号召深刻体现了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并以此作为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内在动力,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价值和责任担当。
(二)以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为重点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党开展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也是党发出伟大号召的重要内容。1921年7月,党的一大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第1页。)。之后,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回答了革命转变的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理论的成熟,成为号召民众进行社会革命的科学指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党全国人民通过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来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在经济基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手工业生产合作、工商业和平赎买等方式,将生产资料个体私有、资本家私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实现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得以最终确立。在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了以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为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实现了根本的政治变革。在意识形态方面,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促进了社会巨大进步。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深刻的社会矛盾和风险挑战,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任务艰巨。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注: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求是》2022年第18期,第4页。),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注: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求是》2022年第18期,第9页。)。总之,党始终将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作为伟大号召的重点,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奋斗。
(三)以开展党的自我革命为抓手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来加强自身建设,以自我革命为抓手发出伟大号召,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号召全党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初步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纠正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提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号召全党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有力地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1941年5月,党中央向全党发出整风运动的号召,大力清除影响党的路线方针和团结的因素,以自我革命的深入开展为党内正确政治风气的形成创造条件,进而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告诫全党同志克服思想麻痹的情绪,经受住执政条件下的各种考验,从政治、思想以及组织上为执政党建设作了充分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党内出现居功自傲、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脱离群众甚至贪污腐败等现象。为了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党内开展一系列整风整党运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水平和思想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党中央发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53页。)的号召。正是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态度和勇气,党才能从根本上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新时代以来,面对一段时期内存在的影响党的领导以及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党中央向全党发出“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注: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7月3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559页。)、“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注: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第15页。)、“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64页。)的号召,体现出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政治清醒,打开了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的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以实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目的
作为一种政治宣传话语,伟大号召能够适时地将党的政治主张传播到受众对象之中,进而实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目的。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6页。)这一经典的伟大号召,成为打破资本主义黑暗统治、推动无产阶级解放的时代最强音,凝聚起全世界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十月革命之前,列宁发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伟大号召,对揭露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以及开展革命斗争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加速了十月革命爆发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列主义的忠实践行者,积极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行号召的成功经验,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自身面临的具体任务发出伟大号召,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开展土地革命、反对日本侵略、追求民主政治等不同任务,党先后发出“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保卫苏维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全民族抗战”,“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等伟大号召,凝聚起广大民众的革命力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任务,党发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向雷锋同志学习”等伟大号召,凝聚起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力量,使我国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变,党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凝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使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党发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等伟大号召,凝聚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通过伟大号召,中国共产党有效凝聚起实现奋斗目标的一切积极力量,推动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 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时代价值
伟大号召发挥着凝聚思想共识、开展政治动员、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功能,推动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各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彰显出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凝聚实现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的实践力量、有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把准政治方向,彰显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人民群众既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受众对象,同时也是响应伟大号召的实践主体。伟大号召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必须要体现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列宁曾指出,“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注: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修订版,第695页。)。从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的历史演进来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置于伟大号召的核心位置,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从而使党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始终赢得历史主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号召,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响应才能变成现实。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而确保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号召人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而奋斗,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号召全党:“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第22页。)当前,我国正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人民福祉、彰显人民价值作为一切行动的基本准则,从而使党的伟大号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伟大号召下,各民族、全国人民、全体中华儿女呈现出广泛的大团结,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有效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贡献力量。
(二)实现社会整合,凝聚实现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的实践力量
通过伟大号召强化政治认同、实现社会整合,凝聚起不同阶层、群体、党派和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是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邓小平曾指出:“过去,我们克服困难,党的一个号召,党中央的一句话,全国照办,非常顶事。”(注: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8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党中央先后向全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号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党的十九大作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党中央发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298页。)的伟大号召,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完备的制度支撑。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21页。)。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萎靡、逆全球化兴起、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和平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发展赤字成为各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障碍,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团结奋斗。”(注:《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时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 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2023年1月16日),《人民日报》2023年1月17日,第1版。)伟大号召是党的政治主张和战略任务的重要体现,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71页。)
(三)加强党内团结,有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作为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的行动号令和政治宣言,伟大号召对统一全党思想、加强党内团结以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具有重要价值。党中央向全党发出号召,就是以党中央的旗帜、方向、意志来引领全党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要求全党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否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是评判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和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指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时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坚持团结奋斗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12月26、27日),《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8日,第1版。)从党的历史来看,如果党中央的号召能够得到全党的积极响应,党内团结就能得到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能得到维护。反之,如果全党对党中央的号召充耳不闻、自行其是,全党必然如同一盘散沙。习近平反复强调,“治理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如果没有全党全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什么事也办不成”(注: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年10月25日),《求是》2023年第2期,第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要求,号召全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全党向党中央看齐,与党中央同心同德,推动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增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需要进行的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加强党内团结以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抹黑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否认党的领导地位,这些都对加强党内团结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带来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需要全体党员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真正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伟大号召落地见效。
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号召表达政治立场,阐明政治主张,明确奋斗目标,凝聚思想共识,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把党的伟大号召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