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 正文

丁俊萍,梁杰皓:推动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15 09:35:36  浏览: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历史及其自身建设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2021年 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法学门类下设“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并将其列为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建设学科。2022年 9月 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 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正式公布“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代号为 0307。以此为标志,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如何推动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学界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体系




丁俊萍(1955-),女,安徽濉溪人,现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武汉大学二级教授、珞珈杰出学者,中共党史专业、党的建设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导师,党的建设专业学科负责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编写组主要成员。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党的文献》《教学与研究》《红旗文稿》《党史教学与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理论探索》《探索》《山东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4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20多本(含独著、合著和主编),其中包括独著《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研究》《领导核心执政使命伟大工程——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合著《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三个代表”思想源流和理论创新》《执政党建设的路与标》,主编《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之路》《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1919-1949)》《中国梦之中国力量》《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主编和参编教材30余本;主编论文集10余本。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重大专项课题、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规划项目、专项项目等数十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教学名师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奖、宝钢教育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教金一等奖等。主持的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曾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湖北省政府图书奖,湖北省优秀党建读物奖,湖北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湖北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暨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跨世纪人才、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湖北省新世纪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名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评审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梁杰皓(以下简称“梁”):丁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采访。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设立了“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请您谈谈当前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必要性。


丁俊萍(以下简称“丁”):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实际上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客观上来看,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回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问题,也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客观要求。当然,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也是回应学界期盼、增强学术自信的必然要求。

第一,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它“不同于西方政治中政党仅仅发挥沟通社会和国家的桥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建构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也是进一步彰显中国制度强大优势,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就体现了党的领导是最高的政治力量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也是我国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然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代表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代表未来拥有。如何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只有将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思考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理论研究,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学理支撑;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历史研究,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建设的研究,加强党建实践的经验总结,将党的建设有益经验及时上升为党的建设理论,从学理上理清和回应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时代性的党建理论,使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为加强党的领导,推动自我革命提供学理依据。

第二,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奋斗历程,正确总结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一个具有关键性和战略性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注重自身的建设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如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中明确规定,对接收的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同时还规定,申请入党的人不得有非共产主义思想,必须断绝与反对我党纲领的党派的联系等。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做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精神。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三查三整”运动以及各种形式的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等,党的建设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党的重要课题。对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三反”运动、整党整风运动、干部轮训活动等,召开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通过《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规范党组织的权责和发展党员的流程,同时还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些都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水平和能力,树立了良好的执政党形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并作出了“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的重大政治论断。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为了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活动,如“三讲”教育活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些活动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烈的危机意识,作出了要持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决策,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采取了一系列集成高效、紧密配合的举措,显著提高了党的建设质量。从百年党史的维度上看,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由弱变强,由胜利走向胜利,能“历经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靠的就是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有利于总结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扩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对外宣传好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成就和经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传播好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同时,也能够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资政育人”的作用,为新时代新征程治党治国提供学术支撑,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学科力量。

第三,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是回应学界期盼,增强学术自信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有着尊重历史、学习历史的光荣传统。对党史党建的学习和研究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就分别作为一门课程在干部学校中开设,如在中共上海区委开办的初级党校中就设有“党的建设问题”的课程。1938年,张闻天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报告中提出:中央党校可以开设“中国革命运动史与中国问题、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课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党史成了一门学科在高校设立,各级党校也普遍开设党的建设课程。此外,“1956年1月开始至195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和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党的建设教研室并合编了《论党的建设》丛书共10册,为各级党务工作干部、党校教员和高级党校学员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党史学科和党建学科取得新的发展,党史学科体系、人才队伍、学术研究取得重大的进展。2010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并适时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为党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就党的建设方面而言,党建学科也走向了独立化和学科的发展道路,如中央党校在1983年招收党建专业的硕士,1987年招收党建专业的博士。“实际上,高校的党建学科确立经历了从内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发展到内含于中共党史学科的过程”,如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从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个二级学科。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此后,从事党建研究的队伍迅速壮大,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也取得了丰富成果,党建学科的内涵式发展逐步体现。经过一代代党史党建学人的努力,党建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也有一支长期从事党史党建研究的师资力量和人才队伍,为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提供了深厚的学术基础。我个人曾于2007年在《党史研究与教学》中发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之断想》一文,其中明确提出中共党史学科是“跨多个一级学科的、具有交叉性的、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一级学科”,并提出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概念。同时,还有许多学者和前辈也长期呼吁,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和各方面的积极推动,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契机,实现了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正式设立。还需要指出的是,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者“边缘化”的地位,有助于增强研究者的学科自信、学术自信和研究自信。


梁:丁教授,您认为当前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面临的问题有什么?


丁: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但是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学科定位不够清晰、师资队伍不足、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规范等。

首先,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定位有待进一步清晰。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一门学科存在价值和地位的总称,包括学科性质、学科发展方向等内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可以包含许多研究领域。我曾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发表《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历史使命和科学定位》一文,其中就提到“党史党建有着宽广的研究领域,给党史党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研究空间,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防止出现一种现象:似乎党史党建无所不包,凡是研究中国任何一个领域的都可以说成是党史党建研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统称为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对象,这样就会导致党史党建研究出现研究泛化的问题,降低了党史党建研究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在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定位的问题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该学科的历史使命,把握好一级学科内部的关系以及本学科和其他相近学科的关系问题。只有明确好这些基本问题,我们才能够准确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性质、功能和学科边界等问题,凝练科学的研究方向,明确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防止研究内容泛化。

其次,师资队伍不足。党史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存在老中青“断层”的问题。据有关学者进行统计和分析,“在82个硕士点中,担任党史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不到400人,在14个博士点中,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不到50人”,有些高校的中共党史专业面临着停招甚至取消学位点的局面,部分教师离开了中共党史的研究领域,进一步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短缺,也有部分教师尽管在中共党史专业招生,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再继续从事中共党史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这些都无形中削弱了党史教学和研究的力量。从质的方面上说,当前师资队伍严重不足还体现在教师队伍存在“断层”问题。我们知道,师资队伍对学位点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是学科点的支撑力量,若中青年骨干教师不能“挑大梁”,没有充足的后备人才,仅靠老一辈学者,最终会严重影响学科点的长远发展。目前,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如何合理规划和协调师资力量是一项复杂且牵涉较广的工程,若仅靠原有的党史党建教师队伍,力量单薄,研究实力不足。若需要调配相近学科的教师队伍,还需要注意教师原有的学术背景,加快学科转型,尽快建设好一支各方面结构合理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术队伍。

最后,课程设置有待科学规范。课程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教材是基本的依托。还未设置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之前,党史和党建似乎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党史专业较少涉及党建的内容,党建专业也较少开设党史课程。此外,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开课,因人设课的现象。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实际上体现了将党史和党建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为此,必须将党史和党建有机结合,走融合发展道路。运用整体性思维来开设课程,规范课程设置,做好教材的编撰工作是当前重要大事。目前,党史党建学科统一的教材较缺乏,教材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课程设置和安排还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如何科学设置中共党史党建专业的课程,避免简单拼凑?如何规范课程名称,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这些都要求我们既要遵循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学科特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努力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这些都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更需要长期努力。

此外,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还面临着如何设置二级学科,构建起科学的学科体系,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构建起具有鲜明学科属性的学术体系,凝练具有学科鲜明特色的概念、范畴和表达,构建起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话语体系。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质量,需要我们潜心研究。


梁:丁教授,我们知道人才培养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想请您谈一谈如何做好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


丁:人才培养事关学科发展是否后继有人,可以说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学科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学科能否更好地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必须保证有充足的生源,构建完善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同时还需要严格培养过程,加强对学生经典著作、经典文献的考核,严格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把关。

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关系到学科长远发展。目前和中共党史党建专业密切相关的本科专业有中共党史、政治学与行政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些本科专业加起来招生规模虽然不算太小,但并不是所有本科生都有进一步深造的意愿,难以保证有充足且优秀的生源报考中共党史党建专业。虽然应该鼓励具有管理学、教育学、新闻学等学科背景的学生报考中共党史党建专业研究生,但跨学科的学生欠缺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难度较大的问题。如何提高生源质量,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提供优秀的生源就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又一件大事。因此,努力探索和积极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引导学生投身学术研究,激发学术热情,还能够保证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提高培养质量,创新学校的教育方式。当然,还应该有跨学科的融合思维,有条件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心)开设第二专业辅修课程或者全校范围的选修课,吸引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共党史党建的基本知识,这有助于提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影响力。同时,吸引优秀生源还需要有“走出去”的思维,积极开展系列对外宣传活动,吸收其他高校和地区的学生报考本学科,扩大生源的来源范围,这将有利于保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有充足的高质量生源。

要严格培养过程。培养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根本,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研究生进校之初,培养单位要事先确立好考核的经典文献以及本学科必读的重要文献,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开展文献的讲解工作,提高学生对经典文献和重要文献的重视程度。运用好中期考核这一培养环节,着重对重点篇目和书目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方式激励学生阅读文献和书籍,夯实专业知识。二是严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关。毕业论文是观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据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炳林教授调研统计,“一些学位点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党史研究没有联系”。这就说明当前我们在本学科研究生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此,必须严格对学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的管理,指导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督促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把好质量的关卡;导师组也要切实担负起集体指导和把关的责任。三是要努力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依托相关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勇于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言,这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除此之外,严格指导教师的遴选和考核工作,积极开拓专业性的实践活动等也是人才培养中应当加以注意的。


梁:丁教授,您认为当前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还需要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丁:我曾在《山东社会科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探索》等期刊发表了一些关于如何建设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看法。实际上,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如明确学科定位,合理设置学科方向,理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与其他相近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好学术资源、师资队伍的整合和重聚工作,建设完善的教材体系等方面。

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必须树立起明确的“姓马”“姓党”的观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指导,以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坚持政治性和学术性、党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原则,这是因为“‘姓马’‘姓党’两大学科属性对明确党建学科的学科定位、凝练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搞好社会服务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只有将“姓马”“姓党”的观念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不走偏,才能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政治前提和保证。

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份具有马克思主义纲领性的重要文献,深刻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报告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党的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探索如何从严治党,推动自我革命,回答如何管党和治党的问题,取得伟大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然而如何从学理的角度总结经验,深化对管党治党的规律性认识,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应该坚持立足中国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将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研究的立足点根植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中,以科学的话语总结实践经验,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这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重要学科功能,也是中共党史党建学者重要的学术使命,有利于不断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创新,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话语体系。

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必须深入研究关系学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学科的基础性问题包括许多方面,如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方向设置、学科的定位和属性、学科评估体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和其他相近一级学科的关系,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等。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并且还会出现新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界长期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从目前的研究状况上看,学界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该学科设立的必要性、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主要以宏观视角为主,缺乏微观视角的关照。采用宏观的研究视角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内容,但也需要学界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科建设的专题式研究。专题式研究有助于聚焦研究内容,推动相关研究问题持续深化。应该鼓励学者分别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建设资源、师资队伍等内容展开具体性研究,努力实现学科基础问题的有效突破和整体推进。二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区域性研究。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或研究院在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上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在学科方向设置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在探究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问题时就必须考虑不同区域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内在优势,要立足实际状况合理地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二级学科,防止同质化的现象出现。三是加强学科研究方法的研究。当前学界以理论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这不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因而,应该着重加强实证研究,注重实证调研,鼓励运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以年度为结点,按照地域或年度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设置情况、师资队伍、招生情况、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和整理,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是学界今后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除此之外,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研究力度还有待加强,目前仅有少部分学者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基础问题进行了关注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成果的增长和研究重点、难点的突破,也难以营造出广泛参与学科建设的良好氛围。因此,要鼓励更多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发声,加强研究者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形成活跃的学术研究氛围,进而实现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相关问题的突破,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发展。

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需要畅通信息开放和交流的渠道。目前,许多高校开始论证或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如何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以及未来如何发展,不同的高校会依据有关方面指导意见并结合自身情况、前期学术积淀进行设立,从而各具优势,各有特色。为了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既可以收录当前高校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状况、学科点的地域分布等信息,也可以收录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使得学界能够迅速了解和便捷使用相关的学科信息。

建设和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需要树立“学术共同体”的意识,凝聚起广泛的学术力量。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一是期待有关领导部门统筹各方力量尽快出台关于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规范性文件,以加强对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的指导。二是要合理规划和重新调整校内的学术力量,整合资源与力量,形成学科建设合力,积极融入相关学科,如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相关学科的力量协同。三是要积极开拓高校和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军校、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形成稳定的学术力量。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4期;

作者简介:丁俊萍,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杰皓,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