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上新征程、完成新使命的时代语境下,作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有新作为新担当。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全面提升包括民主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更好履职尽责,成为忠诚于党、敢担当善作为,具备高超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的好干部。为此,我们要科学解析领导干部民主素养的内涵特征和时代要求,深刻理解领导干部民主素养的功能价值,切实探索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民主素养的实践路径。
领导干部民主素养具体体现在民主意识、领导能力、领导艺术三个层面
民主素养是领导干部科学理解民主内涵实质、准确把握各方意见、正确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内在体现,具体可体现在民主意识、领导能力、领导艺术三个层面。
民主意识是民主素养的观念前提和思想基础,是人们对民主真谛、民主程序、民主制度、民主生活的反应、观念和态度,包括主体意识、平等意识、程序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等。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既要拥有主体意识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尽职负责;也要拥有公仆意识的服务感,坚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还要拥有平等意识、程序意识和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是领导干部认识何谓民主、民主的中国实践、为何要实现民主、如何实现民主等问题的思想基础。同时,民主意识也是一种意志力量,鲜明而强烈的民主意识能够转化为民主信念,在民主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促进领导干部增强领导能力、提升领导艺术。
领导能力是民主素养的直接体现,这里主要体现为领导干部在履职尽责时所展现出的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对各种信息的把握力,对社情民意的吸收力,对不同意见的整合力,对人民立场的坚定力,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服务力,等等。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领导干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领者,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时代要求,要求领导干部具备基于民主素养的上述领导能力,否则就会“才不配位”,难以胜任相应的领导工作,难以起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引领作用,甚至会起到阻碍作用。
领导艺术是民主素养的生动体现,是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思想修养、才能学识、经验胆略在领导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领导者创造性地运用领导方法所体现出的高超技巧。领导艺术综合反映出领导者在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作为领导艺术的民主素养,体现在用人方面,要把握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虚怀若谷、平等待人,知人善任、五湖四海的用人艺术;体现在决策领域,要把握规则合理、程序正义,兼听则明、从善如流,集体领导、民主协商的决策艺术;体现在用权方面,要把握规范用权、实效用权、依法用权、以公用权等用权艺术;体现在群众工作领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群众艺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入群众艺术,综合体现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始终牢记自己最根本的身份是人民公仆,要善用群众工作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深刻领会新时代领导干部民主素养的功能价值
提升领导干部民主素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当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断提高。作为引领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自身的民主素养。领导干部自身民主素养的增强是引领党内民主积极发展、推动人民民主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是保障人民权利、推进民主决策、加强民主建设的关键环节。领导干部只有增强民主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日益增强的新境遇,引导其自觉规范民主行为、增强对大政方针的理解力、提高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领导干部民主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循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良性发展。
提升领导干部民主素养,是推进我们党更好实现民主执政的重要保证。民主执政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执政方式改进和转变的重要内容。为实现我们党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民主意识,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的意愿,调动人民的参与。民主执政意味着执政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要求领导干部要具备基于民主素养的对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各项制度的把握力和贯彻力,链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沟通力和衔接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力和监督力,以及引导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组织力和动员力。
提升领导干部民主素养,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必由之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民主素养是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动摇的思想基础,是保证领导干部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民主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是领导干部永远忠诚于人民的思想保障。良好的民主素养,有助于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勤勉敬业、求真务实,对待工作不敷衍,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良好的民主素养,也是领导干部杜绝官僚主义、山头主义、码头文化和“一言堂”“家长制”等党内不良政治文化的必备素质和道德力量。领导干部队伍民主素养的整体提升,能够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使领导干部能够真正达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建设。
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完善标准、实践历练,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民主素养
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民主理论的学习培训。民主素养的涵育和养成,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知识内化、素质训练和实践养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民主知识和相关理论是民主意识向民主行为转变的关联纽带,领导干部具备民主知识和相关理论是其领导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一是要增强领导干部关于民主知识和相关理论的专题学习。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领导干部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了解不能停留在寻章摘句的语义表层,而要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深入了解我国民主的来龙去脉、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功能价值、发展目标、制度体系、程序机制,以及优势所在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全方位、多层次地把握民主的内涵、外延和价值。二是要充分利用新时代全媒体平台和渠道,利用主流媒体的融媒体,如“学习强国”APP,通过阅读文章、观看视频、测验答题等方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三是积极开展民主知识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座谈会,领导干部可以就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体会、学习收获进行分享,同时听取其他同道的学习收获,广泛听取相关建议,使民主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着力提升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发扬党内民主的能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正确理解和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制度保证。领导干部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民主集中制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在执行民主集中制过程中所担负的重大责任,提升自身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政治站位。其次,领导干部要充分学习党章为统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中有关民主集中制的规定,严格依程序、按规矩办事,加强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自觉做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最后,领导干部要善于发扬党内民主,真正做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生活渠道,让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监督领导干部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发挥党内民主对党内工作的监督作用,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官有度、为官有为。
完善和用好领导干部选任机制中的民主素养标准。良好的竞争机制和选拔机制是督促领导干部进步的良性压力。新时代领导干部的选拔要科学化、合理化、程序化、制度化,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调整领导干部的选任,使得领导干部适合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在严格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拓宽选人视野,树立用能人、用贤人的选人风气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选拔具有民主意识、民主领导能力、民主执政能力和民主领导艺术的贤能之士,注重选用信仰坚定、真正恪守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把是否具备民主素养作为一条重要标准予以考量,推动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坚定民主信仰、强化工作能力、坚持群众路线、守住政治底线和人民立场。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对有官僚主义、山头主义、码头文化、“一言堂”和家长制等不良习气和作风的干部不姑息、不任用,营造党内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有效增强领导干部民主实践养成的体悟历练。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练真功夫。领导干部的民主素养不应是纸上谈兵的嘴皮子功夫,而是付诸实践,真真切切在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实践中养成的。领导干部通过深入群众内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能够更加了解基层现状,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面临的问题,切实感受群众呼声,真切体会群众需要,将自己融入群众之中,从而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意识,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领导干部在一线工作中解决棘手问题、处理群众疑惑的过程,是对民主新方法、民主新技能不断探索、习得的过程;是应对不同境遇的增能过程;是民主思维方式训练和养成的过程;也是领导干部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养,作为一门领导艺术来掌握的实践过程和成长过程。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晶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