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 正文

中心副主任李斌雄教授撰文: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的发展与创新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05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3 10:29:00  浏览:

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的发展与创新

李斌雄1  史姗姗2

(1.武汉大学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廉政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2.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格局是对党的建设既往探索的接续与承启,因而从回顾与总结党的建设发展进路中明确党的建设新的历史方位具有必要性。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既擘画蓝图、又提供方略,从坐标、路线、方略、要求等方面拓展了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党在把握和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指导思想、建设理念以及建设思路等方面。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建设格局  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这是党基于对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发展新境遇的深刻认识,基于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新形势的科学把握,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敏锐透析,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要研判,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宣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空坐标。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宏阔历史方位,推进党的建设新发展,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接续前行、再续新篇的关键性锁钥,也是党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推进这一实践、回应这一课题,需从回顾与总结党的建设发展进路中明确党的建设新的历史方位,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高度理解党的建设新的实践探索,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中把握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使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格局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得以准确理解及丰富展开。


一、党的建设格局的发展进路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历史课题。党正是在担纲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领导者和实践者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以贯之而又与时俱进的不懈探求,将及时破解和回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的发展性任务,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挺进继往开来的新时代。那么,新时代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回答这一问题,务须立足新时代,却不能割裂新时代与既往发展历程的纵向贯通;务须立足党自身,却不能割裂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国家发展及世界大势的横向贯联。党的十九大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整体规划,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新使命,同时又在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将总布局与重点任务相结合,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新思路,使新时代党的建设呈现新的格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格局是对党的建设既往探索的接续与承启,是党的建设伴随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延伸至新时代的现实状貌和发展进路,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由与理论源流。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落后国家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一是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解决了在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2]的难题;二是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在实现党的纲领、路线及政策中建设党,解决了如何推动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互促共进的难题;三是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解决了加强党的纪律与优化党内生活相统一的问题;四是坚持以“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路线识别和使用干部,解决了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五是加强党风建设,探索党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解决了清除不正之风、发扬优良作风的问题;六是论述了党内矛盾的性质,解决了正确处理党内斗争的问题。在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建设格局紧扣革命大势、国家大局的发展铺展开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

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标志着党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些转变既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为迎接挑战、破解难题,党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契合时代特点调整党的任务、优化党建格局,使党的建设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留下了接续发展的坚实脚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航道的伟大转折,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强调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将制度建设作为党自身建设的根本方针的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有别于前人的重大课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进入世纪之交,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遭遇解体、垮台的悲剧。为应对新世纪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思想武器,坚持把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和从严治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党带领全国人民步入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首次将“反腐倡廉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提出,使党建内容从原先的四大建设深化拓展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五位一体建设,并明确了进行各项建设的重点方略,确立了党自身建设的目标要求,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纵览党的建设格局的发展进路,可以看到:第一,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党的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这条“红线”延续到新时代,成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的建设的理论逻辑。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索支撑起党的建设格局的内在逻辑和实践框架。这四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如何实现党的领导”,[3]分别对应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价值论、目标论、方法论以及社会活动论的研究。伴随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发展,这一历史性课题不断延展出丰富意涵和新的时代需求,推动党的建设格局的变迁发展。新时代还要继续回答这些问题,并在党的建设格局中反映出探索成果。第三,党的建设格局呈现“变”与“不变”相结合的发展趋向。为了传承经验、接续发展,党的建设应保留与坚持被实践证明了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体现一贯性和继承性;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就必须弃旧开新,在实践导向、问题导向下重新调整和进一步优化党的建设格局,体现发展性和创造性。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在继承与坚守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呈现出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层次立体的新的发展样态。总之,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党和国家发展事业与世界发展大势长期相结合、相作用的发展结果,把握这一发展进路是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的前提和基础。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九大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方位、新发展与总任务,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基本方略高度把握和部署党的建设,形成了系统性、多层次、立体化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格局。这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形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既擘画蓝图、又提供方略,从坐标、路线、方略、要求等方面拓展了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梳理这些探索,既有助于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又有助于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的方法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坐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些关系全局的重大变化,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明确了实践坐标。

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推动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这些成就发轫于无产阶级伟大事业荆天棘地的探索中,穿越时空历程,在当下我们的新时代交集。并且进一步地将新时代对接未来,明确了新时代的五大发展任务。这就把新时代的认识任务与实践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在正确研判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行的依托条件、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新时代的实践积淀及发展姿态奠基和催生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党的建设实践必须感知时代的奔腾发展,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必须从新时代的发展坐标中,认识到推进党的建设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强化担当、明确使命,使党的建设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起步坚实、踏步有力,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是推动党的建设接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该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动态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体现发展成就,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现又呈现发展空间,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布局和总要求。应该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发展,党的建设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找准实践着眼点和发力点,聚焦重点、攻克难题,在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汲取发展动力,坚持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认识“两个没有变”的辩证统一,战胜新考验、实现新发展。

2.确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路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4]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确定了实践路线。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对以往实践的接续推进。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将党的建设提到“伟大的工程”[5]的高度,并深刻地阐述了“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加强自身建设,将党打造成为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又面临着全新的境遇和挑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将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变革中进行的党的建设概括为“新的伟大的工程”,[6]并明确了目标和方略,将党的建设与对国情、世情的考察深切结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提出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必需,深刻阐发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体现对以往实践的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为目标统领,在综合阐述“四个伟大”中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生动呈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并指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应起决定性作用,创造性地以更为宏观、系统、全面的视角勾画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格局,明确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实践定位。在此基础上,又由宏观转微观,聚焦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本身,强调“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7]从而使这一实践路线的得出水到渠成而又具有强大说服力。这是对毛泽东所阐述的“三大法宝”相互关系的重大发展。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与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相结合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路线正是对这一基本原理的坚守和进一步发展。

3.制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聚焦党的建设,始末呼应、贯通全局,将“强化外功”与“修炼内功”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方略。

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被实践所证明且必将继续证明的基本政治原则,党的十九大将“党领导一切”的基本政治原则写入了党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模糊、不摇移,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的管总方略和根本指针。

二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内在地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全面从严”是治党管党在新时代凸显的鲜明特征。新时代党的建设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部署是:“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8]“公生明,廉生威”,只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发展动力。

4.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紧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党建主题,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绘制了思路清晰、构局严密、层次立体的“施工图”,这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依循的实践要求。

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党的十九大在精心部署新时代党建工作方面的一大亮点。党要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就必须明确和发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刻认识和有效应对“两个复杂”、“三个不纯”、“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统一起来,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定了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贯穿党执政全过程的决心;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进一步明晰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9]确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内容,凸显了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和制度建设贯通全局的支撑作用。总要求和重点任务的一系列部署与规划最终指向“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0]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内涵丰富、逻辑清晰的有机整体。总要求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建设目标,其中,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是管总根据和基本遵循,是确保党的建设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松懈偏航的根本依凭;主线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汇聚而成的主干脉络,贯通党的建设历史、现实与未来全程,贯穿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全局;沿着主线的脉络,总布局对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实和安排,为党的建设任务的对接落实提供抓手和发力点。总体目标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指引党的建设前行路线的星斗和检验党的建设成果的标尺。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根本原则、主线、总体布局和建设目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党的建设整体结合、一体推进的实践格局。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脚于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定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将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打造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紧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构建和健全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全面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八大方面的执政本领。这就在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部署“怎样建设党”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如何进行这样的建设”的实践问题,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富于操作性的具体施工图,确保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把新时代党的建设做细、做实、做好,确保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格局的理论创新


深刻把握“根据科学认识而定下来的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11]提高认识能力,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理论品格。当前,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发展对这一实践的认识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党在把握和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中进行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指导思想的创新、建设理念的创新以及建设思路的创新等方面。

1.新时代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深刻阐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党的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显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12]坚持辩证唯物的知行统一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信条。自党创立以来,党章对指导思想的每一次修改和发展,都反映了党对重大时代问题的回应,反映了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党的十九大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提出了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内涵丰富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在党的建设布局中强调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八项重点任务。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是基于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进程而提出的,是党的建设承继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重要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2.新时代党的建设理念的创新

理念,是人们在把握事物时所持的理解、观念和态度,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作为一种重要的主观因素参与到认识方法和条件中形成认识定势,影响着认识反映和能动作用于实践的结果。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是对党的建设发展实践的最新认识成果。这些认识成果的获得,不仅要求认识正确反映实践,而且要求党要秉持正确的理念积极推动这种认识过程。党将鲜明的问题意识、突出的主动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从而促进了一系列新的党的建设理论成果的出现。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主动发现时代问题、聚焦主要问题、科学解决问题,从而有力地推动自身和时代的发展。党在把握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研判,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转变的重要论断,并据此在阐发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这就从纵向延伸的进程中概括出时代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从存在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无数矛盾中抓住了社会主要矛盾,聚焦了党的建设的着眼点,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能力。党用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突出的主动意识,先于矛盾的充分暴露发现矛盾、把握矛盾,以改革创新的巨大勇气直面矛盾、解决矛盾,从而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之“新”及时地紧扣住推动党和国家发展之所“需”,极大地提高了理论成果的解题能力、反映速度和实践力度。

3.新时代党的建设思路的创新

理论的创新与思路的创新紧密相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呈现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循着新思路对党和国家发展实践的认识成果进行反映与整理的结果。以思路的创新推动理论的创新,这一点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方面有着尤为突出的显示。

新时代党的建设思路创新的一大亮点在于“形成格局、联系互动”。一方面,从形成格局的思路来考察党的建设,是将党的建设作为更为宏大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进行综合分析,从大处着眼,在把握联系互动中思考党的建设;另一方面,将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由各内部要素相互联系而成的整体来考量,从细处着手,在优化内部关系中思考党的建设。上述两个方面相互套嵌、交集与影响,体现格局的互动性和层次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大图景,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的统筹结合中着眼党的建设;从与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事业的统筹结合中着眼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迎接“两个复杂”、“四大考验”,消除“三个不纯”、“四种危险”的综合考量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又从根本原则、主线、重点、目标等方面的综合架构中呈现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内部立体格局,落脚于八个重点任务。这样就使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依托格局思路呈现层次化、系统化特质,顶层设计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站位更高、立意更远而又能落地、落实。

“把握重点、整体推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思路的又一创新。新时代党的建设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都体现了重点论和整体论相结合的思路。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又明确了“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党的建设的任务布局中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并进一步指明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实际上,重点也是整体中的主要矛盾,把握重点,就是聚焦解决影响整体的主要矛盾。党正是在认识和把握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思路,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4][7][8][9][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602.

[3]李斌雄.执政党建设实践的新格局与理论的新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0).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57.

[11][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6. 


刊于《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05期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