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由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百零四期珞珈法政跨学科沙龙在线上线下同时召开,对中心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及推免生进行现场转播,来自法学、党史党建等多个学科的师生围绕本期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叶正国老师、段磊老师和苏绍龙老师莅临指导。
主讲人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轩宇以“论监察官选任制度建构的立法困境”为主题,围绕监察官和选任制度等内容展开学术报告。
在与谈阶段,硕士研究生熊娜认为,第一,在内容方面,文章列出了需要区分点,但是进行区分时不应当仅止步于表面;第二,在框架结构方面,导语部分应当说明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三,在写作规范方面,文中简称的使用不正确,法条的格式不太统一。博士研究生薛小涵认为,第一,第一部分有关“逻辑起点”的标题拟定过于宽泛,建议改为“建构意义”;第二,文章涵盖的内容较多,使得问题意识不太聚焦;第三,表格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重复,二者取其一即可。博士研究生周航认为,第一,既然文章题目为“立法困境”,那么在指出现存问题的同时也应当提出解决方案;第二,文章对制度的探讨,仅靠单纯的梳理是不够的,应当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第三,修订和宪法修正案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文章中用词应当更加准确。
在自由讨论阶段,硕士研究生蔡江美认为,第一,题目较为宽泛;第二,文章一直在破题,但是缺乏立论;第三,表格的内容在文章中没有存在的必要。硕士研究生穆远灿认为,第一,文章应当慎重地使用过于绝对的表达;第二,可以适当考虑将综述部分纳入之后的论述当中;第三,文章提出了三个问题,但是并未完全对三个问题进行回答。硕士研究生章振毓认为,第一,文章观点和论证不匹配,行文逻辑产生混乱;第二,文章中的综述部分仅仅是简单的罗列,并未进行论述。
段磊老师认为,第一,文章更像一种前人文献的拼凑和归纳,自己的有效观点太少;第二,文章的论证结构存在问题,现有的论证结构没有很好的解决题目应该解决的问题;第三,文章的题目太大,建议调整为“监察官制度建构中的政治身份问题”更为适宜。叶正国老师认为,第一,在写作技巧方面,文章第一部分有关意义和价值的论述实际上缺乏必要性,可以在论述过程中进一步聚焦研究对象;第二,在内容方面,文章论证应当更加精细化,应当为了自己的观点来收集材料;第三,将题目改为“立法困境及超越”或者是“立法争议”更为适宜。
最后,苏绍龙老师做了总结发言。苏老师指出了文章存在的问题,苏老师认为,第一,文章的框架较大,但是并未提供足够内容来进行支撑;第二,题目欠妥,“选任”的范围很广,但用在本文题目中是何种含义并不明确;第三,文章中有效的内容过少,图表等无效内容过多。
记录:张俊
审核:李若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