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中心期刊

朱国伟、韩姊希:中国共产党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1984—2023)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14 10:34:48  浏览:



本文发表于《党内法规研究》2023年第4期纪检监察体制专栏。因篇幅限制,注释省略。
为便于读者引用,文本引用格式示例如下:


[1]朱国伟、韩姊希:《中国共产党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1984—2023)》,《党内法规研究》2023年第4期,第113-128页。

[2]朱国伟、韩姊希:《中国共产党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1984—2023)》[J].党内法规研究,2023,2(04):113-128.


下载CAJ及PDF版本可登录“中国知网”。


简介:朱国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韩姊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助理。


摘要:高质量的纪检干部队伍是推动新时代党的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通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工具对中国知网数据库1984年以来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文献作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既有研究对纪检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规范化建设和内部机制建设各方面都已有所关注,研究主题聚焦。通过关键词时区图谱和突发词检测分析发现,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且经历了研究萌芽、稳步发展、研究深化三个阶段,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逐步拓展。但对既有研究进行时空分布分析发现,稳定的研究社群尚未形成,研究质量仍有待提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纪检干部;干部队伍;研究图谱;CiteSpace


“回顾100多年党的历史,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改造自身的伟大工程。”在这个伟大工程中,党的纪律检查(以下简称纪检)工作和国家(行政)监察工作共同承担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任务,共同构成党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虽然党的纪检工作和国家(行政)监察工作都经历了体制或名称的变革,但自1993年党的纪检机关和监察机关合署办公以来,“纪检监察”作为一个合成词,已成为工作实务和学术研究的日常用语。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二者的职责定位是有别的。党的纪检机关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26条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第31条的规定,其主责主业是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这已在十九大党章中加以明确。而国家监察机关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11条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纪检监察队伍是纪检监察任务执行、责任履行的直接主体,其建设成效无疑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质效。但从党的纪检机关和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来看,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要求必然也不同。同时,现行《中国共产党章程》第35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所以说,纪检干部队伍不同于纪检队伍,他们构成党的纪检工作的中坚力量。2021年底,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在第七章中以“纪检干部”作为主体对“队伍建设”作出规定。2023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首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因而,在学术研究中确立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具有特殊性的自觉,既是为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的重要条件,也是在纪检监察学理论研究中以对象细分深化学科发展的必然。本研究的任务即在于检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现状,为推进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做一基础性工作。

一、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CiteSpace(全称为Citation Space)是一款辅助文献信息挖掘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它致力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多元、分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这一软件基于JAVA语言运行环境,以共引分析理论、寻径网络算法等为基础,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研究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本研究旨在通过CiteSpace软件(版本为:6.2.R4)以知识图谱的方式直观呈现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领域的热点、演进脉络与前沿所在。

(二)数据来源及采集条件

中国知网(CNKI)是我国较权威的学术数据库,也是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源。“关键词”是论文研究主旨和观点的概括性呈现和集中表达,分析“关键词”对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态势是可靠的。本研究区分了“纪检干部”研究与“监察干部”研究,同时也考虑到文献中不区分二者的情况。为了使研究对象更完整、更准确,本研究以“纪检干部”作为中心词,检索方式设定为:“高级检索”+“关键词”+“精确”检索;关键词设定为:“纪检+干部队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纪检干部”“纪检干部队伍”“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初次检索时间为2023年3月28日,返修二次检索时间为2023年7月18日。

为了整体全面地分析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成果,在检索中没有对检索时间范围做限定,最终得到相关文献9138篇,其中学术期刊4678篇、学位论文260篇、会议59篇、报纸3928篇。为了提高研究质量,本研究以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共计4938篇文献作为计量分析的基础。因知识计量分析对数据“净度”要求较高,为了保障研究精度,笔者又以人工方式对上述文献进行数据清洗,人工比对和阅读每一篇文章的摘要、关键词等基本信息,删除与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主题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及新闻报道、地方事迹、征文与书评等非学术文献和重复的文献。最终得到时间跨度为1984年至2023年的有效文献1513篇,其中包括1355篇学术期刊文献和158篇学位论文文献,以此作为CiteSpace分析的样本数据。

二、研究的时空分布图谱

(一)空间分布

1.期刊分布

从1355篇文献的期刊分布看,在有关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文献中,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来源期刊(AMI)的文献共有216篇(见图1),占期刊文献的比例为15.9%。但相关研究大多数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中国监察》等纪检工作系统的业务交流性期刊(见图2),说明此研究领域的学术性整体尚不高。


图片

图片


2.主体分布

使用CiteSpace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相关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分析,能够展现出该领域的主要学者及其合作状况(见图3)。节点连线表示作者间存在合作关系,线条颜色对应合作时间(见图4)。分析发现,从事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作者之间合作密度仅为0.0003,只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几位研究者(周智豪、于林勇、陈仁波、赵秋影、赛寒、王燕平)有较为明显的合作。总体来看,研究主体绝大部分是独立发文,跨单位、跨领域的合作不明显。从图3中可以看到,较为显著的节点作者为周昭安(6篇)、白广磊(5篇)、黄树贤(5篇)、于林勇(4篇)、周智豪(4篇)、刘小栋(4篇)、黄先耀(3篇)、林云存(3篇)、畅皓皓(3篇)。其中,周昭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白广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监督执纪问责方面。从研究机构分布和发文量来看(如图4所示),该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央纪委(9篇)、山东大学(7篇)、大连理工大学(6篇)、中国矿业大学(5篇)、内蒙古大学(5篇),但研究机构间合作密度也仅为0.0003。作者合作密度和研究机构合作密度表明,该领域缺少稳定的、规模化的研究社群。同时,因图3中圆圈颜色代表了相关研究者的时间跨度,只有周昭安、白广磊的研究时间跨度在5年以上,说明在这一领域从事持续研究的研究者很少。


图片

图片


(二)时间分布

虽然十一大党章恢复了党的纪检机关设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新的中央纪委,但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期刊文献首次出现在1984年。从1984年至今,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5)。但较为明显的是,自1984年至1994年的10余年间,发文量始终维持在5篇以下;自1995年至2001年,发文量有了明显上升,年均开始超过10篇;2002年至2007年间发文量上升更为明显,但年均仍不足20篇;2008年开始,年度发文量开始超过30篇,有了显著增加;2013年后,年度发文量则超过80篇,发文量大幅跃升;但自2018年开始,发文量有所波动,2022年下落明显。仅就发文的时间节点来看,发文量的变化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节点十分接近。这体现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围绕和服务于党的工作。但以上时段划分是否等同于研究演进的节点,还需在结合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判定。


图片


三、焦点与主题:研究图谱的静态呈现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与研究热点分析

1.数据处理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能够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聚焦点,进而分析和归纳研究的热点内容,形成研究热点的静态呈现。由于部分期刊文献格式不规范,缺少关键词,在检索中发现中国知网存在自动抓取关键词的现象。同时,由于样本数据时间跨度较大,文献关键词的近义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更好地呈现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判断,我们对含义相近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合并,如将“反腐败斗争”“反腐败工作”合并为“反腐败”,将“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洁建设”“党风廉政工作”合并为“党风廉政”。同时,删除了“对策”“建设”“实践”“队伍”等无研究意义的关键词。但由于分析工具的功能限制,这一合并和删除仅对共现图谱分析和时区图谱分析发挥作用。

根据文献出现的日期,在CiteSpace软件中将时间分区设定为“1984—2023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关键词”(Keyword),选取G-index标准(设置K=11),设置阈值(Threshold),显示频次为3及以上的关键词绘图,使用寻径算法(Pathfinder)剪裁网络,以使图谱进一步简化和清晰化。最终生成了有354个节点(N),517条连线(E),网络密度为0.0083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6)。在图6中,节点由圆环点标识,节点数量代表关键词数量,圆形节点大小与关键词词频高低正相关;颜色代表年份,颜色深浅代表该关键词在该颜色对应年份出现的频率高低;节点间连线越粗,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越高。


图片


2.数据分析

关键词词频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者对某一方面的关注度,而关键词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则反映某一关键词在共现关系网络中扮演的媒介角色,反映它与其它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率。中介中心性大于0.1说明其具有较强影响力,中介中心性值越大表明其影响力越强。根据CiteSpace的统计,表1列举了排名前30位的高频关键词,表2列举了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从表1和表2对比可以发现,两个词表所涉及的关键词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关键词频次较高,但中介中心性不高,如全面从严治党(114\0.01)、监督执纪问责(65\0.02);有的关键词词频低,但有相对较高的中介中心性,如政治规矩(7\0.11)、廉洁自律(9\0.16)。这说明,需要将关键词词频和中介中心性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研究热点。同时,研究热点具有时段性,关键词频次高且中介中心性高,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热度持续性;关键词词频高但中介中心性低,或关键词频次低但中介中心性高,则说明这一焦点内容属于阶段性的或前沿性的。

总体而言,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与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背景相关的上位关键词,如“反腐败”“党风廉政”“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监察体制”“纪检监察体制”;二是与纪检干部队伍工作职责相关的关键词,如“监督”“监督执纪问责”“办案”“党内监督”;三是与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主体或领域相关的关键词,如“国有企业”“高校”“金融”“人民银行”“基层纪检监察”;四是与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内容指向相关的关键词,如“履职能力”“素质”“廉洁自律”“作风建设”“党的纪律”“党风廉政责任制”;五是与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方式相关的关键词,如“教育培训”。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主题聚类图谱与研究热点分布

聚类分析是CiteSpace软件的重要功能之一。聚类是根据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强度进行分类,即把关联程度较高且较密切的关键词聚为一类,并选取其中关联程度较高的关键词进行标注,以便识别和探测某一研究领域内具有方向性、代表性的知识子群类团。采用CiteSpace软件LLR算法(对数似然算法,Log-Likelihood Ratio)对样本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445个节点,130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32的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见图7)。网络模块化指标Q值(Modularity Q)和网络轮廓指标S值(Silhouette)是聚类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Q值的区间为[0,1),Q>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S>0.5时被认为聚类合理,S>0.7时表明聚类是令人信服的。本次聚类共生成13个聚类,聚类序号为0-12;聚类序号越小包含的关键词数量越多;聚类名称标签根据聚类内代表性关键词自动抽取生成,聚类模块值Q=0.4722,大于0.3,平均轮廓值S=0.7684,大于0.5,聚类结果是显著且可靠的。表3对聚类所辖的关键词数量、轮廓值及主要关键词作了列举。

关键词聚类分析反映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相关文献群的集中程度,聚类分析形成的类团也代表着该领域的研究子领域。但当前学术界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包含哪些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认为,党内法规作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的凝练和总结,其有关自身建设的认知定位和规定内容可作为主要的分析依据。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在第七章“队伍建设和监督”部分,分别从政治建设、专业素质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监督执纪规范化建设以及自我监督机制建设几个方面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提出要求。本研究以此作为参考性依据,对聚类结果进行知识群整合,形成新的分析单元,以使研究主题更加聚焦和明晰(见表3)。从共现图谱和聚类图谱中都可以看出,关键词之间、聚类之间存在疏密不同的联系,这意味着本研究的整合、划分是相对的。

1.整体研究(#1、#11)

一是对主要领导人相关思想的研究和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梳理。如白广磊等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分析。师长青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综述。冉红音等人的研究表明,纪检监察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变迁主要围绕着德才二元结构、党政干部要求和纪检监察职业特性展开。二是因应时代形势或特定政策导向的研究。如在促进改革、服务经济建设的任务下,陈先煌提出要改变纪检人员的构成,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纪检机关任务的实现。李敏提出了建设党性强、作风正、坚持原则、严格按党章办事、敢于碰硬、不徇私情的纪检干部队伍。李乐刚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出发,提出增强纪检干部监督执纪、服务市场经济、依法办案、依法执纪和维护党内民主等方面的能力。徐桂林认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求。三是对特定领域的“队伍建设”研究。这里的特定领域主要涉及高校、国有企业、基层、乡镇(街道)和医院等。如刘学群基于对15所大学的调研,提出健全选拔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监督等加强高校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关颖雄提出要构筑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培养体系。陈红从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业务素质建设和自身形象建设等方面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建设进行分析。程琦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出发,从思想政治建设、执纪能力建设、纪律作风建设、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孙婉冰针对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纪检工作向基层延伸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执纪问责、提高业务能力、严格准入制度和加强激励机制等措施。盛奇伟等人建议从明确职责定位、优化人员结构和畅通晋升通道等方面提升医药卫生领域纪检干部能力。周智豪等人从人员配备、激励机制等方面对科研院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作了探讨。

2.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研究(#0、#3、#5)

一是在党的十九大明确区分党的思想建设和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之前,思想政治建设往往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如韩豫平提出通过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政治坚定性、政治理论素养和宗旨意识等。二是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一般与党内主题教育或集中教育相结合。如在党中央开展 “三讲” 教育的背景下,张文清从加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实效意识等意识出发对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背景下,田淑兰对纪检干部队伍先进性建设进行分析。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背景下,莫建成对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纪检干部队伍的分析。贺西将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等活动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战略下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薛文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从弘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角度提出,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三是从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心看,相关研究主要强调纪检干部队伍要忠诚于党,坚持党性。如吴伟柱认为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个“德”,是党性,也是忠诚。纪检监察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首先做到忠诚,保持党性纯洁。黄树贤提出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建设一支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宗红雨认为,纪检干部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德,要以敢于亮剑的担当作为担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其中,加强理论武装是增强素质的基础,新时代的纪检干部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王兴宁认为,纪检干部在履行“监督”第一职责时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政治基石。姜起晓提出要从化解思想包袱、解决纪检监察干部思想压力和认识偏差、克服惯性的思维方式等方面打造适应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求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3.履职能力建设研究(#2、#4、#6、#7)

一是履职能力建设的理论研究。从既有研究看,这一维度主要涉及履职能力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如欧阳霄泉提出在“干部四化”原则下不断调整纪检干部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需要。张朝晖认为,必须根据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职能来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高建国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机构建设和干部监督四个方面提出干部队伍履责能力提升的方向。宫铭等人认为,要通过完善培训管理体制、推进学科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方式方法和深化教学改革等方式,逐步形成纪检监察教育培训工作合力,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安峰等人主要采用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纪检干部的胜任特征作了模型构建。二是特定领域的履职能力研究,主要涉及“高校”“国有企业”“金融”等关键词。如周昭安从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对提升高校纪检干部履责能力的途径展开分析。傅仁魁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金融纪检干部素质建设的主要内容。侯颖在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对金融纪检工作予以分析,提出要挑选一批党性强、有独立工作能力和懂业务的骨干充实纪检干部队伍。张培华从严把入口关、坚持教育培训和树立先进典型三个方面探讨了国企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对特定能力的研究,主要涉及“监督责任”“主业”等关键词。如王兴宁提出要聚焦纪委监委监督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解决“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问题。李永鑫通过问卷调查法,针对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中存在的思想认识有误区、实践操作待规范、能力素质尚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夯实责任、细化要求、辩证施治和深化“三转”等建议。谢志芳等人提出,信息素养是纪检干部履职尽责的必备能力。夏支平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应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平台的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腐败行为预警等方面的作用。

4.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研究(#10)

“党风党纪”是在相关研究中最早与“纪检干部”并列出现的关键词,这与纪检工作的任务定位是分不开的。1998年江泽民在十五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对纪检干部队伍提出“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成为相关文献的重要背景和重要的关键词。一是在作风建设方面,张毅认为,公正清廉是对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秉公执纪的基础和前提,是忠实地履行职责的必备素质,是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增强战斗力和永葆战斗力的基本条件。刘小栋认为,纪检干部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坚决抵制和狠刹“四风”。二是在纪律建设方面,李荣奇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要求出发,探讨了恪守党纪国法对于新时代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吴良玉认为,纪检监察干部更应把党的政治纪律摆在首要位置。

5.规范化建设研究(#9)

查办案件是反腐败斗争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监督执纪规范化建设强调纪检干部队伍要依规依纪依法办案。从既有研究来看,纪检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化的意识。如刘丽英提出查办案件要善于斗争,讲究策略,注意方法。关昌峰等人认为,高校纪检干部应着重增强包括法律意识在内的“三种意识”,提高履行好职责所需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攻心审势能力。尹志刚认为,履行查办案件职责,应强化惩防并重、组织协调和效果统一这三种意识。二是规范化的流程和能力。如罗斌针对线索分析、案件初核、证据应用和定性量纪等重点环节明确了基层纪检干部办案的工作思路。皮柏枝提出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和工具,对办案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提高纪检干部队伍的办案能力。

6.内部机制建设研究(#8、#12)

这一主题涉及纪检干部队伍内部机制的约束与激励两个方面,且体现出对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的特别关注。一是纪检干部的内控机制,涉及关键词“内部监督”,主要指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以及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是对“谁来监督纪委”问题的回应。郭东华认为,应从全程化、全面化、民主化、定量化、制度化五个维度健全纪检监察干部考评机制。完颜华等人认为,纪委应强化自我监督,防止“灯下黑”。张书林提出,要强化上级纪委监督考核下级纪委,为纪检工作压力传导提供有形动能。二是纪检干部队伍内部管理中的激励保障机制。周晓琦认为,激励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从铸魂、明责、提能、优效等方面下功夫。解君则使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纪检干部的激励问题作了分析。


图片

图片


四、演进与趋势:研究图谱的动态分析

(一)关键词时区图谱与热点演进

在CiteSpace软件中,按照前述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6)的参数设置,按照年份绘制关键词图谱,对关键词进行时区分析,可以得出研究热点在特定时段内的发展情况,即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8)。图8中每个节点周围环绕的圆环代表对应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圆环的大小与频次成正比,每个年度标注的圆环表示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不同年度的关键词用线条相连代表其有共现关系。


图片


由图8可以发现,总体而言,关键词总体密度和年度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关键词共现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结合对关键词共现图谱中高频词和高中介中心性词的分析可以看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热点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围绕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工作。这不仅体现在纪检干部的“监督”“反腐败”“党风廉政”等主责主业上,也体现在从“党风党纪”(1984)到“党的路线”(1989)、“和谐社会”(2008)、“疫情防控”(2020)等关键词代表的特定工作上。

二是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受纪检体制调整影响明显。在1993年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前,关键词的规模较小,年均在5个以下。而自1993年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来,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在“纪检监察干部”的语境下得到明显发展。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区分了“两个责任”,以及2017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以后,关键词数量均明显增加。这说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涉及纪检工作新形势以及党的纪检机关职能调整,产生了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新的研究热点的出现,加深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领域的研究。这与图5所显示的年度发文趋势情况是匹配的。

三是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关注领域逐步拓展,表现为高校(1988)—金融(1994)—国有企业(2001)—人民银行(2004)—医院(2008)—企业(2020、2022)的发展脉络。对“基层”“乡镇”的整体关注是持续的,分别出现在1998、2011、2015、2023这4个年度,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注基层的研究周期明显缩短。

四是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内容从一般的关注“素质”(1994)、“履职能力”(1994),发展到“考评机制”(2006)、“办案能力”(2009)、“工作效能”(2013)、“专业化”(2019)、“业务能力”(2019)、“胜任力模型”(2019),再到关注“职业压力”(2021)和“大数据”(2023)。与“职业压力”“干部选任标准”“大数据”“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企业纪检”等相关的研究,是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学术前沿。

(二)突发词检测与研究演进

为了更好地了解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演进趋势,我们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突发词检测,绘制1984—2023年出现的30个突发词,突发性关键词词谱如图 9所示。


图片


突发性关键词词谱展现了某些关键词在某一时间段出现频次突增或者突减的情况,根据突发词的变化可以判断研究热点转向的时间节点,以及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以突发词反映研究演进的脉络,要求突发词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在各演进阶段间接续良好。突发时间较短的关键词,如“党风廉政责任制”“纯洁性”“纪委”“同级党委”等,即便有较大的突发强度,也只能被视为阶段内的暂时性热点话题。同时,前已述及,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与纪检体制改革及其职责定位密切相关,结合前文内容和突发性关键词词谱,我们把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萌芽阶段(1984—1993年)。虽然1983年中央纪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健全党的纪律检查系统加强纪检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但这一阶段党的纪检工作尚处于恢复重建的过渡时期,对于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年度发文量和年度关键词的数量都很低,也反映了这一点。

第二阶段:稳步发展阶段(1994—2013年)。这一阶段的突发词是“素质”(1994),虽然其突发强度在这一阶段并不是最高的,但其反映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指向。结合1993年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及相关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这一关键词在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转折中的代表性显著。同时,其突发的时间周期(1994—2013年)也与第三阶段接续良好。这一阶段的年度发文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第三阶段:研究深化阶段(2014—2023年)。2014年突发的关键词有9个,涉及纪检干部队伍的工作背景(如“全面从严治党”)、职责定位(如“反腐倡廉”“监督责任”“监督执纪问责”)、作风建设(如“三严三实”“三转”)以及主体领域“高校”。其中,“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执纪问责”的突发强度明显,且持续至今,可以视为是在这一阶段具有统领性的词汇。期间,2018年是重要的突发结束年份,它与2019的新突发词(如“两个维护”“纪检监察体制”“激励”“三不腐”)的时间接续明显,说明这一阶段内的研究有较明显的波动。这一点在发文量和关键词时区图谱中同样可以得到印证。

从图9可以得知,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为,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腐”和“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纪检干部队伍建设重在以“两个维护”为主题的政治建设,以“党史学习”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思想建设,以“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为中心的履职能力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以“激励”为主题的内部机制建设。在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各领域中,“高校”领域的研究最受关注。

五、结论与建议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以下几点:一是研究群体以纪检实务工作者为主,多为描述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缺少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的理论性有待提高。二是既有研究已涉及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等各方面以及纪检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等环节。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履职能力建设研究是既有研究的重心所在,而规范化建设、内部机制建设的研究稍显欠缺。三是既有研究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深化的三个发展阶段较为清晰。从整体研究趋势看,研究者已愈发注重使用新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如胜任力模型、双因素理论),关注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如激励、职业压力、选任标准、“灯下黑”),针对特定领域和部门的专项研究逐渐深入。

虽然本研究的任务是呈现既有研究态势而非评析相关研究观点,但从既有研究来看,提高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水平至少要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对纪检工作特殊性的认识,注重其与监察工作的差异,提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的专门化程度;二是搭建学术研究机构和纪检部门互通的研究平台,为形成整合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研究社群创造条件;三是深化纪检干部队伍各方面建设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视角提高建设内容、方式的精度与细度;四是推进研究的科学化,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尝试借助模型构建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阐释,但旨在探寻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规律的研究仍不多见,应深化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案例的研究;五是提升研究的前瞻性,注重纪检工作信息化条件下的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数据源基于单一数据库,且以期刊文献为主,未关注学术著作,研究数据基础有一定局限;二是CiteSpace软件的参数设置具有相对可调性,存在遗漏低频但具有探讨意义的关键词的可能;三是由于存在因部分文献规范性不足、缺少关键词,中国知网数据库自动提取关键词的现象,研究的准确性受到部分影响;四是“关键词”虽能反映研究焦点,但因每篇文献的关键词数量限制,关键词并不能完整反映作者观点,也无法完整呈现既有研究的观点结构,因而采用关键词作为分析基础是有其缺陷的。因此,收集新的研究数据,使用新的研究工具,准确把握和跟踪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态势,提升研究质量,仍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责任编辑:叶正国)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