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要闻 > 正文

中心研究员段磊副教授的教学“疫”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3 14:47:11  浏览:

通识选修课的互联网授课探索

段 磊: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概论,是我在2017年学校推出“通识3.0”课程体系的课程征集阶段申报的一门课程。2018年,这门课程作为“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下的第一批普通选修课正式获批开设。当时,我申报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考虑有三:

一:“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教学和科研都是高校教师应当承担的本职工作,充分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供的理论依据,是教学的“源头活水”,而系统的教学则能为做好科研工作提供更为充分的动力和增长点。我本人长期从事国家统一的宪法学理论研究,自2013年起,先后围绕海峡两岸协议的实施机制、构建两岸交往机制的法律问题、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研究、遏制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法理依据等问题展开系统性研究,形成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因此,在学校征集选修课程时,我便立足于教学科研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申报了这门主要讲授国家统一问题,尤其是台湾问题的课程。从三年来的教学实践看,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这种“科研—教学—科研”的有机闭环已经形成。

 二:“教师学生,教学相长”

《礼记》尝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大学教学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与认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互动,能够为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业务能力提供不竭动力。台湾问题不仅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现实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共同体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思考方能推动解决的复杂问题。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我在教学中得以系统梳理自身的研究领域,与来自二三十个学院的同学展开思维碰撞,不少囿于法学学科的思维模式而不得的思想火花。我想,这种收获绝非幽居于书斋之中,通过汲取文献中的知识所能获得,这正是教学相长的奥义之所在。

三:“通识教育,贡献智慧”

“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的基本理念,是武汉大学推动通识教育改革贯彻的基本理念。通识课程之于大学本科生的核心意义并不在于就某一学科、某一专业领域展开精深的专业性挖掘,而在于通过拓展同学们知识体系的宽度,使同学们获得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见识,进而最终形成独到的思辨精神。正如我刚刚所说,国家统一问题是全体中华儿女都密切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那么,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方式,让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同学,了解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知识,形成对国家统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则是贯彻通识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开设和讲授这门课程时,我正是抱着这种思维和理念,力求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轻松活泼又绝对尊重客观事实的方式表达出来,力求为通识课程体系的发展完善贡献智慧。

立足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考虑,我先后在2018、2019两个学年开设课程,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对通识教育理念认知、切合国家统一问题理论研究实际的课程体系。2019年结课后,为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的精细化,我进一步调整了教学计划,向学院申请,自2020年起,在每学年两个学期均开放授课。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深刻影响大学本科传统教学授课模式的同时,也让我的这一授课计划的实施具有了更新、更丰富的现实意义。疫情爆发后,在学校“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下,学院为本学期要开设课程的老师们做了周到细致的解释工作,形成一切以保证教学为重、多种方法并举的网络授课方案。但在接到学院通知之初,我作为一名从教资历尚浅的青年教师,由于自身认识和准备不足,同样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顾虑。这些顾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能不能吸引学生选课、上课”

由于我的选修课系在第一轮公选课选课结束后添加的新课,原本学校安排同学们在开学第一周统一选课,但由于疫情影响,这一轮选课被暂时延迟,未选课程只能暂以旁听形式开课。那么,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第一堂课会不会有同学来听,能不能留住同学们。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本科办老师的大力宣传下、助教同学的辛勤工作下,我的这一疑虑随着第一次课的开课被彻底打消了,来自不同学院的上百名同学旁听了我的第一次课,而这些同学中,绝大部分没有选课冲突的同学,最终留在了我的课堂上。我想,同学们的支持和坚守,为我上好这门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能不能‘隔空’上好课”

较之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网络授课之于教师最为直观的差异就体现在,我们直接面对的不再是坐在面前听讲的同学,而是代之以一块不能体现同学们现场听讲感受的屏幕。因此,在得知要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后,我的第二个疑虑就是,我究竟能不能面对一块静默的屏幕,像之前面授一样站稳讲台、讲好课程,在缺乏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情、状态反馈的情况下保持好授课节奏。然而,这一疑虑很快为网课直播平台的讨论区设定和同学们积极的课堂参与打消了。在授课中,我虽然不能看到每一位同学听课时的表情、状态,但却能够在讨论区中,随时看到同学们围绕我正在讲授的内容进行的反馈——有围绕这一话题发表自己感想者、有对刚刚讲过的问题提出疑问者——而这种现场即时互动,恰是大课堂面授时无法实现的。我想在未来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后,这种强化教学互动的学习方式,应当可以以一定方式与传统的面授课程实现有机结合,发挥二者的独特优势,形成方法合力!

三:“能不能让学生‘隔空’听好课”

我对网络授课的第三个心理顾虑来自于对同学们是否能够听好课的担忧。毕竟,网络课程不像面授课,老师没办法看到同学们听课时的状态,甚至无法发现网络另一端的同学究竟是不是在听课,会不会同学们只是登陆挂机,而并没有真的听我喋喋不休的讲课,如何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技能保证同学们的听课热情成为一大难题。为了克服这个现实困难,在得知要进行网络授课后,我就开始了对这门已经上过两年的选修课的重新备课工作。在备课中,通过调整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趣味性、增加课后多媒体资料供应、一对一调研访问授课同学等方式,尽可能让同学们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对这门可能与自己专业毫无关联的国家统一概论课程产生兴趣。伴随着这些尝试,在本次网络授课中,我竟收获了比之前面授课程更多的同学来信和课程内容讨论,这让我感觉到,授课质量有了保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武汉的春天已经到来,我想,所有与我一样的珞珈人,一定期盼着我们回“珈”的日子早日到来,期待着通过网络教学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师生们早日“奔现”。我想这一天,近了,近了。

 

电话:027-87376716(招聘)、027-87376720(培训、招生)
传真:027-67124218
地址:湖北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湖滨人文社科楼一楼
  • 微信号:whudnfg
Copyright © 2010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